潘石屹摆出1.6亿 想请你帮他一个忙
潘石屹的SOHO 3Q要迅速实现全国扩张,除了和BAT以及大型地产公司合作之外,他还想让所有人成为自己的销售员。
潘石屹,SOHO中国董事长,一个从中国西北农村走出的地产商人,如今走在了共享经济的最前沿。
国外以WeWork为代表的共享空间势头迅猛。今年2月,SOHO推出共享空间SOHO 3Q,潘石屹利用旗下项目试点这一产品,迅速占据了北京、上海的核心位置。灵活短租、移动办公、O2O选位和支付成为卖点。座位数量从最初的1500个,迅速增加至11000个,3Q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共享空间。
明年,座位数量将达到5万个。潘石屹说,到那个时候,3Q将真正成为一种模式,成为SOHO的核心业务。
为了迅速扩张、占领市场,最近,潘石屹祭出了两个大招——利用合作解决项目来源问题,利用众包模式解决销售问题。这两件事如果做成,3Q将成燎原之势,再难有竞争对手。
SOHO即将与三家大型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其中包括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潘石屹并未言明是哪一家,只说是“BAT中的一员”。不过,潘石屹同时表示,SOHO 3Q将拓展到深圳,利用合作为当地政府支持的孵化项目提供管理服务。如此,不难猜想SOHO与谁的好事将近。
除此之外,潘石屹的合作对象还包括一家排名前列的地产公司,“旗下拥有1000多万平米的办公楼”,会是万达或者绿地吗?另外,他还打算跟一家主打SHOPPINGMALL的商业地产公司签约。这一系列的签约落实之后,潘石屹的3Q将走出北京、上海,开始真正的全国扩张,下一站是重庆或深圳。
另一个让潘石屹兴奋的东西就是众包模式。10月15日上午,SOHO 3Q的众包启动仪式在望京SOHO举行。
这种模式鼓励所有个人或公司加入3Q的销售网络。利用3Q客户端系统,个人注册成为3Q伙伴,公司注册成为3Q联盟。用户通过手机端就可以完成带客下单全过程,支付成功后,合同租金金额的8%将返还到用户账户。潘石屹更强调,佣金的支付速度非常迅速,“是光和电的速度”。
和毛大庆的优客工场利用代理公司解决出租问题不同,“人人都能赚租金”,成为潘石屹的众包模式的核心理念。已经有8家机构第一波加入3Q联盟,包括赶集快租、优办、远行地产等。此外,在短短几天里,个人注册的3Q伙伴数量也超过了500人。
随着3Q扩张的加速,潘石屹为此准备了1.6亿元的佣金。这也意味着,SOHO 3Q的租金收入可能很快达到20亿元的规模。这个成长速度,无疑是其他创客空间难以企及的。
一个细节很有意思。2012年转型持有之后,潘石屹逐渐解散了引以为傲的销售团队。而在今天,超过一半的销售团队成员,又重新聚拢在了他的面前。他们将加入3Q销售众包的队伍,成为SOHO体系外的销售人员。这让潘石屹十分激动,“我很想念你们”,他说。
“众包的方式,可以动员所有人参与其中,无论你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潘石屹补充说。
SOHO中国CTO叶萌,此前曾是高德地图的高层技术人员,被潘石屹收入麾下做“SOHO实验室”的负责人,带领一个40余人的团队。叶萌也是SOHO 3Q客户端系统的开发者,负责众包模式的技术实现。
叶萌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众包概念——高德地图的系统里包含成千上万的门牌号和位置信息,但并非全部由自己公司采集,而是开放给所有用户。用户拍下门牌号信息,上传到系统,最终成就了高德地图的海量数据。
这种思维已经在互联网公司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潘石屹表示,转型之后,SOHO中国已经不是一家地产公司,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尽管吸引了大量的创业者进驻,但潘石屹表示,SOHO 3Q的目标客群并非只针对创业者。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些培训机构,因为开设培训班需要临时的办公场所,租期甚至以小时计算,非常灵活。这些公司也大量进驻3Q。
此前,3Q的租期一般是一周到三个月,而如今,随着租期的进一步缩短,销售人员的工作量成倍增加。据叶萌介绍,如果3Q可以满足一个小时的租期需求,那么销售人员的工作量将增加350万倍!这是依靠自有销售团队无法实现的,而众包——用全民的力量,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SOHO 3Q的未来肯定是分拆上市,潘石屹并不讳言。这个具备互联网共享精神的产品,有其区别于地产的独特故事,可以得到资本市场更多的垂青。但当记者问到,为何不像毛大庆一样,尽快启动A轮、B轮融资,用不断攀升的估值让自己的故事更加动听?潘石屹笑了。
与一些从零起步的创业者不同,潘石屹还带着地产大佬的属性——不差钱。9月,SOHO退出外滩8-1地块之后,回笼现金52亿元,目前SOHO账面上的现金多达150亿元。潘石屹笑称,难道要和其他创业者一样,去跟机构谈来谈去,依靠出让股权融资几千万、一两个亿?对SOHO而言,“这简直是个笑话”。
不差钱的潘石屹,让SOHO 3Q自诞生之日起就处在一个极高的起点上。他对这个产品期许甚大,在去年一次媒体会上,潘石屹表示,期待3Q像苹果手机一样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正在转型的SOHO中国,因为销售额和利润额的下滑,饱受非议,这让潘石屹十分无奈。舍弃了旧的模式,新的模式尚未建立,而外界对SOHO的评价标准,仍然沿用着传统销售型地产公司的标准,这对潘石屹而言并非公平。他想证明自己,这一天的到来可能不会太久。
秦小东界面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