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模糊的航向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黎稚平 北京报道
6月25日,万科正式登陆香港市场(万科企业,02202.HK)。截至6月27日,万科企业的股价为13.920港元,市值183.0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46.85亿元。根据中国房地产报上市房企市值百强榜,万科企业约排在第25位。与万科A市值相加,万科的A+H总市值约1063.3亿元,成为第二家市值过千亿的房企,与市值榜冠军中国海外发展的差距不足160亿元。
6月19日,代表万科1320名事业合伙人的深圳盈安财务顾问企业(有限合伙)(盈安合伙)第六次出手增持,累计耗资17.97亿元,累计占总股本的1.92%,成为万科的第二大股东。盈安合伙表示,将继续增持公司A股股票。按照计划,盈安合伙还将继续增持万科股票至10%。
6月5日,万科宣布与百度合作,为其商业地产引入基于移动互联的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的服务。万科方面介绍,和百度的合作将为万科商业地产带来“定位引擎、大数据、营销工具”三种技术。未来万科旗下的社区商业、生活广场、购物中心系列业态中,尝试引入百度的LBS技术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实现运营商、商户、消费者的良性发展。发布会上,万科总裁郁亮表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从“黄金”进入“白银”时代。“白银时代”地产商要做两件事情,一是遵循商业基本逻辑,把客户照顾好,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二是认真做好城市配套服务商,“盖有人用的房子”。
6月6日,北京万科与雅诗阁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酒店式公寓业务。万科地产高级副总裁毛大庆说,万科的转型没有选择,因住宅开发已经进入“白银时代”。
从万科董事长王石“如果有一天,万科不走住宅专业化道路了,我即使躺在棺材里,也会举起手来反对”,到郁亮的“城市配套服务运营商”理论,以客户为中心推进,万科正处在激变前的蓄势待发之中。
万科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众多房地产开发商焦虑于市场趋冷是否该降价促销之时,万科马不停蹄奔波着的下一个十年的一盘大棋。但由于这盘大棋在探索未知的领地,我们看到的,也将是充满变数的探险之旅。
马佳佳的故事
据说,网络热传的万科邀请马佳佳本来并非万科总部的行为,但“90后不买房”恰好符合郁亮思维革命的一部分,因此,万科并未对万科邀请马佳佳的说法予以更正。实际上从去年开始,郁亮就在不断用新思维冲击原有团队的经营理念。
2014年伊始,郁亮就率管理团队一路拜访了阿里巴巴、腾讯、海尔、小米等互联网企业。
郁亮对媒体表示,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思想是平台、生态系统。“现在海尔的改造,也是改造这个平台。我也很想把万科变成一个平台。”
2013年万科营销系统年会上万科请来了腾讯开放平台总监陈鹏做讲师,演讲的内容是“平台、能力、生态”。
据万科集团的统计数据显示,公司目前在全国管理着362个社区、40万住户、约300万的社区人口,未来五年将可能增加到500~600个社区、100万住户、约800万的人口规模。如果将万科物业视为平台,那么800万人口就是巨大的流量。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具有很多共性:购买力、居住地、活跃度。
根据QQ和微信有最强大的社区网络,都没有办法变造出淘宝天猫或者京东;阿里巴巴有经过实名认证的数以亿计的消费者,但在社交网络和搜索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也行动缓慢。
万科的转型创新或者能让消费者将之视为消费补充,但很难将之作为主要消费渠道。例如,万科的业主当然可以选择万科的海外旅游服务,但当高要求的旅游需求出现时,消费者还是会选择最专业的,而非最便利的服务。这种专业化的服务是综合运营商所不具备的——除非万科能整合所有的旅游服务商,并提供便利化服务。
第四,也是万科转型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必须要抛弃已有的利润现金流,去开辟未知的新大陆。这种转型对于任何企业都是致命的。
从“事业合伙人”的表述来看,万科不希望赚钱成为员工的唯一目的。但若非如此,万科就必须提供一个大家认可并有满足感的愿景,让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否则,整个团队无法凝聚共识,没有统一的终极使命,3万员工将无法找到自己努力做事的意义。
“现在做真的很难。”一位万科内部人士透露,“企业的用人,以及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员工心态都需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