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公司关注>公司新闻>

中海油:成市场化标本 差异化竞争成利器

来源:新浪 时间:2014-02-20 17:10:47

  席淑静

  笔者按: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企改革提上议程,地方国企率先启动,央企改革也将紧随其后,石油企业的改革或可参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海油)路径,以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发展、差异化竞争来提升效益,做到物尽其用;以更加灵活的选聘方式和集团化的管理模式来提升管理质量,做到人尽其用。

  市场的基因

  中国海油的盈利能力很好,这一点让业内人都觉得有点奇怪,中国海油凭什么?如果看一下中国海油的发展路径,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中国海油董事长王宜林以20个字总结了中国海油的发展路径: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发展、差异化竞争、集团化管理。这20个字也可以缩写为两个字:市场。

  中国的能源公司在成立之初大多带有明显的政府调控痕迹,最终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其中,中国海油是市场化色彩较为明显的企业代表。

  中国石油(7.99, 0.36, 4.72%)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说,中国海油从成立之初就和国际公司接触,“所以他就学过来了”。

  1982年2月,中国海油成立,全面负责我国海洋石油的对外合作业务,享有在对外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和销售的专营权。由于我国当时还不具备开发海洋石油的实力,所以,在中国海油还未成立之前,中国政府顶着对外合作就是卖国的巨大压力,明确了一条与外资企业合作的发展道路,积极引进和利用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国际惯例接轨。

  因此,中国海油从诞生之初,便要和国际公司打交道,引进了市场化的管理制度和决策模式,政府也在有意给中国海油预留更大的市场空间,例如给予中国海油单独的天然气自主定价权。

  此后,中国海油又借助上市的契机,进一步按照国际化运营管理办法对公司进行改革,通过专业化重组实现了主辅分离,分拆上市,脱胎换骨。截止2013年,中国海油旗下有在上海、香港、纽约、多伦多等地上市的五家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海化(3.24, 0.15, 4.85%)集团有限公司,分布在产业链的上下游领域。“中海油从2001年上市,盈利能力一直很好,一直是资本市场的一个热门股票。”原中国海油战略规划部总经理王中安说。

  更加难得的是,在大规模的专业化重组过程中,中国海油并没有伤害员工的利益。

  中国海油用上市资产盘活存续资产,启动了五家地区公司、2万多名干部职工重组工作。

  “中国海油的人工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一个人可以顶好几个人干。”董秀成说。据了解,由于不同阶段用工制度不同,因此,在中国海油内部员工身份分为几种:企劳制、企聘制、雇员制、社聘制,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中国海油设计了一套晋升制度,打破身份界限,使全体员工都有走上高岗位的机会。

  市场化的运作思路带来的改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企业经营收入和利润增长,以中海油为例,自2001年上市到2011年的十年时间,中海油油气日产量增加了3倍,净利润却增加了超过7倍。虽然在体量上中海油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还相差甚远,但净利润与另两桶油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王中安认为,高盈利能力部分归功于中海油优良的资产结构。“我们的油占比高,约占80%,气约占20%,国际上好多公司,天然气和油基本上50:50,因为油的盈利比较高,加上我们成本上有优势所以我们过去盈利能力比较好。”

  “差异化竞争”也是中国海油保持高盈利能力的原因之一,在三大石油公司中,中国海油还不具备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5.17, 0.47, 10.00%)直接正面竞争的实力,尤其是在油气产业的中下游环节,所以中国海油以“差异化”战略来提升竞争力。

  “比如说重质原油的加工方面,过去我们海上开采的这些重质原油,其他炼厂不愿意炼,实现的价格也比较低,我们就自己研究生产。像重交沥青这类产品,我们生产出来之后,在国内国际都是很有竞争力的,盈利能力很强。”王中安认为,扩大市场份额要首先认清自己的优势在哪儿,“不然没有优势,纯靠拿钱往里砸,你砸多少才能与其它市场领先的公司竞争?”

  但以后的日子可能不会一直这么好过,2012年,中海油实现净利润636.91亿元,同比下降9.3%,王中安认为, “这一方面有国际石油行业的大背景,另一方面我们资产要趋于国际化,所以会增加一些战略型的资产,可能有些当前的盈利性不是很突出但具有长期利益的资产。在和国际石油公司同行相比下,我们的盈利能力总体上还是比较高的。”

  体制可以更灵活

  2011年,王宜林履新中国海油董事长,提出了“二次跨越”的战略构想,大力推进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建设。

  “二次跨越”的目标为:到2020年,中国海油进入全球最强石油公司行列,基本建成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成为治理高效、管理科学、科技领先、文化先进、员工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跨国公司;到2030年,保持全球最强石油公司行列位置,主要经营指标和公司软实力指标达到国际一流,全面建成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成为国家放心、人民满意、社会认同、市场认可、股东尊敬、员工自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化公司。

  如何理解“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王中安认为,国际一流至少包涵了生产规模较大资本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管理科学、体制机制灵活等几大因素。

  但这个标准还是有些模糊,国内一些能源企业在定义“国际一流”时,是将国际同类型的能源企业挑选出来,进行对标,将“迈向国际一流”这一模糊的目标转化为“在某个时间点排到前几名”的具体目标。

  “对于中国海油我们的对标很难排,我们既有油公司,也有专业技术服务公司,还有气电,金融,新能源,所以我们这种公司对标很难找到国际同类型企业。”王中安说。

  石油企业通常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石油公司和专业技术公司,如油田服务公司和海洋石油工程就属于为石油公司承担石油天然气勘探与生产所进行的专门性工程、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公司。

作者:  责任编辑:杨鹏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