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大圣归来》票房破9亿,今年《大鱼海棠》票房破5亿,曾经破亿都困难的本土动漫已经初具与真人电影叫板的实力。米粒影业创始人兼董事长张青在数娱梦工厂主办的2016泛娱乐产业(游戏)高峰论坛上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随着本土动画电影频繁触达高票房,已经初具与真人电影抗衡的能力,如果再有几部能够达到高票房的动画电影出现,基本上可以说明本土动画电影的市场已经形成。而动画电影相比真人电影的多项优势也可以发挥出来。”
这个夏天,在电影传统旺季的暑期档,电影出奇的冷。然而一部动画片《大鱼海棠》却击败了《致青春2》、《陆垚知马俐》等一众被看好的真人电影,稳稳站上了5亿元票房。2015年,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已经达到42亿,占中国电影(行情600977,买入)整体票房的9.7%。其中,国产动画电影20.2亿,海外动画电影22.6亿,这也是国产和海外比例最接近的一次。从2012~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从3.9亿到20亿,有了长足进步。不过,直到去年《大圣归来》,中国几乎没有一部动画电影突破3亿元,直到《大鱼海棠》上映之前,中国也没有一部电影在3亿~9亿元票房区间,连续两部动画片击破3亿票房关口,让动画电影人看到了希望。
对于这一现象,张青认为本土动画电影的机会快到了。
在辞职盛大集团董秘之后,张青张总创立米粒,目前米粒估值C轮达到40亿,完成了动画电影到VR、游戏、二次元的全面布局。在张青看来:“去年出了一部大圣,基本上80%的人觉得是偶然现象。今年又出了一部过5亿的动画电影,意味着这个行业的崛起不再是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成为规律的现象。当然,今年暑期档还没有结束,动画大电影还没有放完,下个月还有一部《精灵王座》也可能触达高票房。这样的情况下,本土动漫已经开始崛起,并吸引了投资方的注意,最近有一些非常知名的投过独角兽的基金找我们了,说我们现在对动漫感兴趣了。”
为什么几部本土动漫火了能够引发这么大关注呢?张青认为:“很简单,现在互联网公司疯狂地刷用户,但是到底盈利在什么地方,都说不清楚。对于动漫行业有个观点很对,其实真人电影跟动漫电影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真人电影出来IP(内容版权)不是电影公司的。因为捧出来的是导演和明星。对于动画电影来说火一部是一部。因为这是属于公司的。IP永远留在公司账上的公司是有价值的。所以他们说我们想投电影,不投真人片,而是投动画片。动画片是真正可以留出IP的。”
不过,并不代表生产动画片的公司就有前景,还需要能够持续生产头部IP的能力。
动画公司跟真人片公司相比竞争优势(爱基,净值,资讯)在什么地方?不需要片酬、能够留住IP是最大的优势。张青认为:“真人片,虽然大家一直说泡沫,我觉得市场是向好的,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成本持续不合理地增大,片酬占比、线上线下成本比不合理,制作成本一再被压缩,线下成本一直在增长。比如动画片《大鱼海棠》,制作成本大约5000万元左右,《大圣归来》是4000万元左右。5000万是什么概念呢?一部真人片找个一线明星的片酬。所以这种情况下动画片有个很明显的成本优势。也就意味着只要动画片票房规律能够保持,每年有一两部能够在国内票房榜单上占前十名的动画电影,这个行业就会是一个比真人片好得多的行业,因为它更挣钱,而且它后端更多。什么叫后端更多?可以以动画IP开发更多衍生产业,特别是游戏。
事实上,光线影业创始人王长田就曾表示,光线的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动漫,一个是青春片。为什么呢?因为动漫和青春片两个最不受片酬高涨影响的市场的影响。因为青春片不要用大咖(一线明星),新人是不会乱开价钱的。王长田也拿了很多优质的动漫电影版权。不过张青提醒,青春片跟网文或者跟文学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IP的青春片是没法做的。所以现在“尸横遍野”的暑期档有大量青春片,同时,随着青春片泛滥,线下发行成本增加,甚至有些有IP的也票房惨淡。
在对2016年中国动画电影的前瞻中,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朱玉卿表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已突破30亿元,全年有望突破60亿元。其中今年出品完成的国产动画电影将突破70部,将有超过50部的动画电影进入市场,票房有望突破30亿元。”去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9.5亿元的票房表现在刷新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纪录的同时,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低幼”的坚冰,改变了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的成见,也证明中国电影观众对于质量上乘的国产动画电影的热情,以及国产动画电影超越进口动画的可能性,给予更多动画从业者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