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民建北京市委法制委员会、企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北京民建非公经济法制研讨会”上,来自民建会内140余位民营企业家、法律界专家、经济界学者、政府官员汇聚一堂,为非公经济坚持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司法保障建言献策。
其中,在“创新创业,把握机遇,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环节,相关专家和企业家围绕当前经济形势,就如何做好企业、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进行研讨。对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对发言专家和企业家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和读者分享他们眼中的商业模式创新。
创业创新更要做好“精准”
从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方面工作的薛莉说,在他们所投的一些独立设计师和项目方面,关于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有以下感触。第一,“创业创新”看似是一个很模糊、很虚拟的概念,其实更要提“精准”。薛莉认为,做好精准,需要把创新放在创业之前。“我接触过几百个文创项目,发现很多人会陷入一个误区,即‘情怀创业’或‘点子创业’的人特别多,我认为这些创业都特别难。因为当你的一点点情怀和点子在信息占有不全面、资源整合不全面的基础上,拿到市场上,根本没办法经受考验。”
薛莉指出,如果没有大量而全面地占有信息和有效整合资源,很容易导致陷入“年年种树年年无树、年年创业年年失业”的怪圈当中。在此,薛莉建议,对于创业者来说,首先要想清楚所生产的产品到底能解决消费者和市场的哪些“痛点”。其次,要想清楚企业能够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诀窍”在哪里。
第二,正确处理好民营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的服务要放在监督之前。薛莉认为,现在很多的民营企业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法律条文,而是“认识谁、要找谁”。要转变这种状态,需要法律工作者和企业界、私营业主共同探讨。“如果有一天论坛不再研讨要保护非公企业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时候,非公经济才真的迎来了春天。”
好品质产品是占领市场的关键
“做好产品是根本。”在北京会唐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看来,现在好的产品就是给用户更好体验的产品,关键是“好用+好看”。李建以他手中拿的德国“麦克”为例,他说,之所以会有市场,主要是因为该“麦克”的质量。例如设计、声音的还原度和安全、稳定等方面相比国内一些产品要好很多。李建认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升级会有巨大空间,但是仅仅依靠原来的产业和资源成本,不从技术上突破,很难有创新和长远发展。“未来是有好产品者得天下,不仅要具备好产品,还要具备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要的不断研发能力,此外,还应该具有‘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渠道’做销售。”
“电商”发展突飞猛进,北京金和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栾润峰认为,电商所依托的“互联网平台”如何让大家更加注重品牌和质量,而不是注重价格,是值得当前思考的问题。栾润峰建议,从平台端考虑,更好建立诚信的平台,还需法治和互联网有机结合,让“好人做好事、好东西有好价格”,而不是“恶性竞争”。
创新要找准合适的模式和平台
北京信息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石刚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无非是几种,一是跨界创新,即,把其他领域的商业创新复制到该领域,比如现在比较热的把滴滴打车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健康护理、吃饭、美容、美发等领域。二是快捷创新,就是要敏锐地发现所谓的“价值洼地”。三是所谓的应用新技术创新,比如智能穿戴设备等。四是金融创新,这要有金融秩序作保障,而秩序就是法制。
在商业模式创新上,薛莉说,一是找好核心,二是设计好“闭环”。在发言中,薛莉提及她最害怕创业者跟她提到“颠覆”一词。薛莉认为,其实商业模式的核心就是:资金从哪儿来?消费者凭什么买单,为什么要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其次,企业一定要学会设计“闭环”。即,生产的产品能让用户受益,让自己盈利,同时也让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盈利。在这基础上,商业模式创新才走出了第一步。
李建认为,在创新上,朝着互联网的方向,朝着智能化、数据化的方向走,这点毋庸置疑。在模式上,一是平台模式,二是做好产品的模式。平台相当于办一个商场,一边吸引商品,一边吸引顾客,且要给买方和卖方不断地提供各种价值。好产品就是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质量和消费体验,“虽然说价格很重要,但是价格将变得越来越不那么重要。”
做好配套 中小企业要朝“小而精”发展
在该环节的最后发言中,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许善达认为,对产品的研发力度是制造业生存之本。考虑在综合性产品上投入太多的资源,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承受,许善达建议广大中小企业家在配套的附件、部件上下工夫,在一个领域上做精。“我觉得中国现在很多企业本来是做衬衣的,却转型做房地产,这样的企业发展起来一定是有很大问题的。”许善达说,我国的企业要朝“专”和“精”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做与制造业配套相关的零部件行业,一定要做强产品的质量。
“一个比较复杂的产品需要很大的技术开发量,材料、设计、能量使用等研发的量非常大,一般的小企业很难承受商品研发的要求,但是,你如果不能研发,不能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和金钱,你的产品就会很快被别人挤垮。”许善达分析,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要给大企业配套,在简单的领域做好产品研发,例如一个生产螺丝的企业,要做精质量,并与大企业联合做好配套。“这样的模式有助于单一生产零部件的中小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