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战成为O2O企业最直接的营销手段,并且已经成为趋势。《中国青年报》近日调查显示,53.9%受访者会因补贴使用手机应用。如滴滴、快滴打车、大众点评、美团等便是通过补贴让利活动,拥有越来越多消费者。虽然让利模式火爆,但依然存在不法经营者以虚假返利蒙骗消费者,设下套现陷阱。在面对优惠让利的同时,消费者需谨慎选择。
互联网企业打起返利补贴战
随着滴滴、快的率先在打车领域推出补贴政策让整个打车市场火爆起来,补贴战成为O2O企业获取用户最直接的方法。如今,看电影、订外卖、打车、洗衣、美容等均推出返利补贴政策,令用户享受到了生活各方面的优惠。
滴滴日前推出了“试驾车友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双12”购车成功的车主完成一定试驾单将享受丰厚的返现补助。据悉,车主在未来一年内完成50次试驾服务将返现1万元现金,完成100次试驾服务将返现3万元现金,而且这些返现都可以从平台提现出来。
无独有偶,最新上架的高端奢侈品返利神器——凡点多多APP是一款结合出境旅游消费与返利模式的手机应用。其为消费者提供购物资讯、高端奢侈品牌导览等功能,给用户带来了便利的购物体验。与此同时,其还让用户享受一定额度的线上返利。
此外,百度(美股BIDU)钱包联合商家启动的“常年返现计划”也十分成功,用户在联合商家消费时,使用百度钱包支付即可享受“单单立返现1%起,最高免单”的优惠,且是无期限的,消费者常年可以享受到现金返还优惠。而播美APP作为医美界首个提供免费整形服务的手机应用软件,共为用户现场发放60万元返现现金,参与播美100%返现的用户既获得了美丽,还享受了免费。
让利模式成必然
“让利”模式为何如此火爆?实际上,让利模式是把企业经营体系的软性折扣,即流动营销费用让渡给用户,通过补贴的形式把服务或者商品的价格降下来,让消费者直接得到了实惠,从而为企业实现最佳的营销效果。
对于商家而言,让利模式抚平了O2O市场竞争压力下的几大痛点。
第一,冗长的销售渠道加上不擅于互联网营销,不仅使得传统商户营销成本居高不下,还没获得流量。而让利补贴不仅使得客户流量增大,还让商家零花费就可获得客户订单。
第二,电商的用户规模虽然庞大,但却避免不了转化率低的问题,这让它们如鲠在喉。垂直类电商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用户粘性都处于劣势,提升转化率是当务之急。例如做化妆品的天天网,接入到百度钱包后,流量的红利是享受不尽的。其返现主要是通过返还现金的形式,让用户对商家品牌形成强感知,长此以往,将形成稳定且良好的口碑效应。口碑一旦形成将会大大提升转化率,从而实现销售额的攀升。
第三,线下地推成本难控,返利模式可以培养消费者使用习惯。返现所产生的最大效果就是拉新维稳。优惠将吸引越来越多新用户使用,而长期返现的刺激则可培养这些用户的使用习惯。比如e袋洗,接入百度钱包的“常年返现计划”后,就获取了稳定的新流量,此外原有用户的粘性也将得到提高,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节省一大笔地推费用,降低成本。
对消费者而言,返利带来的是便捷与实惠,增强体验,尤其“餐补”“车补”受众众多。同时,返利方式直击消费者心理。譬如,百度钱包凭借“首单立返现金20%”将在消费者心理上占据绝对优势,用户和购买量想不增加都难。消费者在电商网站或零售商处购买东西后就能得到返利。这样一来消费者以更低价格购买商品,同时促进电商网站的销售。这种双赢模式,对消费者、商家都是有利的。
消费者参与让利返现活动需谨慎
返利促销方式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巨大的商机引发了一些不法经营者用蒙蔽消费者的各种幌子骗取利益。据《IT时报》报道,市民崔先生最近十分郁闷,因为轻信朋友所说的“支付宝返现有福利”,最后被骗子利用支付宝里的“花呗”套现3000元。而和崔先生有相同经历的人不在少数,消费者必须小心防范类似的信用套现陷阱,不要因为一时贪便宜将账号密码告诉别人。
工商部门综合此类投诉案例时,整理出了以下几种因为网购返利引起的,消费者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有的返利网站通过提高商品标价,进行虚假返利,即使返利之后,消费者付出的价钱也高于商品实际价格,消费者以为自己得了实惠,实则还多花了钱;还有些商户,对返利具体适用没有明确说明,返利额度和期限不明确,在消费者参与返利活动后,返利网站翻脸不认,以“不符合返利条件”、“本次返利已结束”等理由拒绝返利;更有甚者,以网购返利的名义从事网络传销或非法集资活动,此类行为严重的已经构成违法犯罪,消费者一定要擦亮慧眼,切莫掉入陷阱。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使网购返利模式监管难度大,发生纠纷后收集证据难。因此,建议广大消费者,尤其是那些网络“剁手党”们,在参与网购返利时,尽量货比三家,确定是否真正物美价廉,在消费中切莫掺杂投机等心态。如果遇到网购返利侵权行为,消费者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证据,并及时向工商部门举报或投诉,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