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焦点关注>

和辉光电CEO朱克泰:两度试错后再进军AMOLED

来源:金融界 时间:2015-11-17 06:14:23

  56岁的和辉光电CEO朱克泰博士仍被手下称作“特种部队”。他几乎从不休息,前晚才从韩国出差回来,昨天就参加深圳“高交会”,傍晚又赶回上海。因为他心中有一个梦——要打造中国最优秀的AMOLED企业。

  AM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被视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目前已被大量应用于高端手机屏。朱克泰在“高交会”期间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是AMOLED产业的拐点,国内应用AMOLED屏的高端手机已从去年的2款增加到今年的18款,成长了8倍。

  三年前,和辉光电在上海打下第一根桩。如今,已成为国内率先量产AMOLED面板的企业。但是,韩国的三星、LGD又在柔性屏上领先,而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昆山国显、信利等国内同行也加大对AMOLED的投入,和辉光电如何在“标兵”与“追兵”之间找到优势?

  朱克泰透露,和辉光电正酝酿启动二期工程,将在上海打造AMOLED重镇。2015年~2020年期间,可能会上马第6代AMOLED生产线,在扩大产能的同时,突破柔性显示的技术难关,并且牵头打造国内AMOLED的全产业链。

  两度试错后再出发

  生于台湾的朱克泰,1999年开始涉足平板显示行业,曾在台湾面板行业两强“友达”和“群创”旗下企业都工作过。他坦言,“我是显示行业的老兵,也打过败仗。虽然和辉光电才成立三年,但我们团队的技术积累有10多年,所以才能够在短短三年内冲出来。”

  其实,和辉光电在国内并不是第一个打出AMOLED旗号的,之所以后来居上,是因为朱克泰和他的团队之前已经有多次“试错”的经历。

  2005年,群创买了一条OLED线,后来遇到挫折。2006年,朱克泰心有不甘,自己出来创业,还做AMOLED,却因为资金问题夭折了。2012年,上海希望在新型显示领域有突破,于是把朱克泰请过来,而朱内心仍怀有AMOLED的梦想,于是便成为和辉光电的带头人。

  和辉光电2012年10月成立,当年11月打下上海4.5代AMOLED生产线的第一根桩。三年内,迅速成长,目前仍是国内唯一实现量产AMOLED面板的企业。和辉光电一期由上海市地方政府、国开金融全资拥有,二期项目在融资上会更开放。

  “关键是要做出价值。”朱克泰说,目前和辉光电的一期项目还有20%~30%的产能空间可以释放,重点在于不断推进技术、产品制高点。“因为难做,才有机会。”

  他透露,上海4.5代AMOLED线,现在每月产量是2.1万大片基板,可年产700万片5.5英寸的AMOLED手机屏。

  尽管产量还不大,但是和辉光电已经率先在业界推出多款新品,包括今年在“高交会”亮相的6英寸4K(超高清)AMOLED显示屏、8英寸FHD(全高清)AMOLED显示屏、1.4英寸纯圆形AMOLED显示屏和薄至0.2毫米的AMOLED显示屏。

  而且,和辉光电掌握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内部提案的专利累计1760项,全球申请专利达952项,全球核准获证的专利91项,这为走向海外市场打下了基础。

  寻找新市场

  第一步站稳了,离真正的成功还有很远。朱克泰直言,真正的成功在于市场的认可。

  幸好,和辉光电背靠着中国的大市场。2014年国内只有两款手机采用AMOLED屏,2015年增加到18款。国产手机厂都希望在手机行业的红海竞争中,以AMOLED屏提升附加值。

  过去,三星垄断了全球中小尺寸AMOLED屏95%以上的份额。2014年第四季度,和辉光电4.5代线投产后,打破了三星、LGD在全球中小AMOLED面板领域的垄断格局。

  加上要跟LTPS(低温多晶硅)液晶屏竞争,三星降低了AMOLED屏的售价(目前只比日本JDI的LTPS液晶屏贵20%~30%),并从自用转变为更多地向其他手机厂供货,这些都促进了AMOLED屏在高端手机上的应用。2015年累计全球准备上市和已经上市的AMOLED屏智能手机为36款,其中国产品牌占了一半,包括华为、中兴、OPPO、魅族、海信、金立、VIVO、HTC、青橙、1+、酷派、夏新等。

  朱克泰自豪地说,国内排前五的手机品牌中,已经有几款手机把和辉光电作为排第一位的屏供应商。当然,这些AMOLED手机屏,有的已量产,有的在对接,有的还在研发。

  所以,市场的需求是很大的,考验在于和辉光电能否顺利满产,并提供质量稳定的产品。谈及上海4.5代AMOLED线何时满产,和辉光电市场销售的相关负责人卓建宏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满产看订单。按我们的能力,到明年4月将供不应求”。

  卓建宏坦言,和辉光电目前一个月产量2万大片,每张大片可切割60片手机屏,那么一个月就可生产120万片手机屏,但由于良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和辉光电一个月可供应7万~8万片手机屏。

  “我们未来要扩产,重点的手机客户要稳住。但是,我们还有另外两个战略重点——车载显示和可穿戴设备,它们的附加值更高。”卓建宏说,AppleWatch正让智能手表市场变热,如果改为切割智能手表的AMOLED屏,那么和辉光电一个月可供应300万片。目前,和辉光电的智能手表AMOLED屏已批量出货。

  下一步是柔性显示

  与目前的主流显示技术液晶相比,AMOLED有轻薄、自发光、可弯曲、色彩炫丽、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但是,液晶没有闲着,近年也有技术进步,包括采用量子点技术丰富色彩、增加亮度来提高对比度等,更何况还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朱克泰认为,下一步必须攻克柔性显示的技术难关,才能进一步增强AMOLED屏的用户黏性,在车载、可穿戴上更广泛地应用。尽管三星、LG先走一步,但和辉光电将穷追不舍。

  据和辉光电研发负责人陈志宏博士介绍,按照规划,和辉光电将在2017年研发出柔性的AMOLED显示屏,2019年研发出可折叠的产品,2020年研发出可卷曲的产品。

  出于对柔性显示的憧憬,尽管和辉光电二期工程最快今年年底动工、2018年一季度投产。

  除了柔性显示,朱克泰对二期工程还有更大的期待。他说,“我们要牵头打造中国AMOLED全产业链”,从驱动芯片、整合触控、偏光片、封装、OLED、低温多晶硅,到基板。目前和辉光电90%的材料和设备都从国外采购,朱克泰说,“未来的竞争将是产业链的竞争”。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