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支出和运营利润增长指数、按区域调整的股东回报指数之间存在着“门槛关系”,研发支出低于行业均值会导致业绩较差,研发支出高于行业均值并不能直接带来较高的业绩。研发投入过多或过少都不行,钱要用在刀刃上。
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下线,举国关注,也展示了中国企业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实际上,在工业、软件与互联网、计算机与电子、化工与能源等多个领域,中国企业近年的研发支出都大幅增长。
普华永道思略特最新发布的“2015年全球创新1000强”研究显示,过去十年全球创新1000强中,中国企业的总研发支出达394亿美元,增长高达3285%,相比而言,亚洲企业及全球创新1000强的增幅分别为79%和70%。
不过,中国企业这些研发支出是否都转化成创新成果和业绩表现,钱都用在刀刃上了么?与研发和创新强国美国相比,中国企业研发创新还存在哪些差距?
华为创新排名超苹果
思略特连续11年研究全球研发支出最大的1000家上市公司的创新趋势和研发支出发现,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上述报告显示,本土企业的研发支出从2005年的12亿美元增长到目前的394亿美元,涨幅高达3285%。2015全球创新1000强榜单上有123家中国企业,而2008年仅有8家。
2015年研发支出最多的中国企业是中石油,研发支出高达21亿美元。阿里巴巴2014年上市,今年正式登上全球创新1000强榜单,以研发支出17亿美元排名第84位,在上榜的中国企业中排名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华为是上市公司,它将首次进入全球创新1000强榜单的前20强(并且华为会在2015年研发支出最多的中国企业中排名第一),华为将在全球创新1000强中排名16,紧随福特但高于苹果,这对中国企业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若其在2014年上榜的话可排第25名。目前来看,华为如果上榜未来排名会继续上升。
“有些批评家指出,创新不仅仅是研发支出多少的问题,中国企业的研发支出利用率大都不高”,范贺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种说法或许正确,或者说部分正确”。
他认为,“中国企业学习能力强、灵活性高,私人企业尤为如此。中国企业将很快学会如何高效利用研发投资,也将会继续进行研发投入。中国创新企业的力量将不断壮大,尤其是高科技、数字化和电商领域,且在这些领域中国消费者也走在世界前列。创新始终对供求有着深刻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研发支出高并不意味着业绩好。思略特通过约1万次分析发现,没有数据显示研发支出和(销量增长、总利润增长、净利润增长、市值增长、股东总收益增长等)业绩之间具有联系。
不过还是研发支出和运营利润增长指数、按区域调整的股东回报指数之间存在着“门槛关系”,研发支出低于行业均值会导致业绩较差,研发支出高于行业均值并不能直接带来较高的业绩。也就是说,研发投入过多或过少都不行,钱要用在刀刃上。
相比而言,美国仍是最大的企业研发支出国、输出国和输入国,凭借其稳定的经济环境和成熟的创新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
提及中国企业研发能力与美国的区别,普华永道管理咨询总监许伟基表示,中国企业由于发展阶段的原因,在创新模式上,大都是需求搜寻型(这类企业与客户进行直接的交流以获取新的洞察,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未阐明需求,并率先将产品推出市场)和市场阅读型(这类企业是快速追随者,它们密切监控市场、客户和竞争对手,从中获取灵感,并侧重对现有产品展开渐进式创新来创造价值)。
随着中国企业研发创新的累积发展,许伟基认为未来可能向美国那种技术推动型创新模式(这类企业高度依赖公司内部的技术能力来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开展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改革,并利用新的技术来满足客户需求)发展。
亚洲成为企业开展研发的首选地区
亚洲2015年已经成为企业开展研发的首选地区,上述报告显示,亚洲包括本土研发和输入研发在内的总研发金额占到全球的35%,超越北美和欧洲并将后者挤到第三的位置,与2007年欧洲位居首位时相比,排名重新洗牌。
“这一结果至关重要,但我们对此并不感到意外”,范贺文表示,“显然全球企业巨头(研发支出最大的1000家企业)将研发投资目的地选在未来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如果你确信你能找到像中国、印度、韩国、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一样创新氛围浓厚的国家,并且在那里能找到出色的研发人才,那么你是不是也会向这些国家进行投资?”
美国仍是最大的企业研发支出国,全国研发支出(本土研发支出加上境外研发输入)达1450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34%。美国大部分来自境外的研发投资源自欧洲,总金额达530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23%。美国的研发输出达到1210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51%。美国的研发输出主要投向亚洲地区,而在2007年时则主要流向欧洲。抛开上述数据,美国的领先优势正逐渐缩小:2007年,中国的总研发支出仅为美国的23%,而2015年时已达38%。
普华永道中国产品创新主管合伙人萧安卓(Huw Andrews)认为:“尽管美国的领先优势可能会缩小,但其即使是在劳动力成本高企的情况下仍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提供着更为灵活、成熟的劳动力。企业将美国视为理想的市场是因为其具备才华横溢的技术人才,以及有利于培育顶尖人才的创新文化和灵活的商业环境,这一切都是创新的利好因素。美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市场,由此成为国外企业开展海外研发时的理想选择,尤其是硅谷散发着巨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