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焦点关注>

被美股市场冷落数年 博纳影业吹响回归A股的号角

来源:虎嗅网 时间:2015-06-14 16:30:36

被美股市场冷落数年 博纳影业吹响回归A股的号角

  被美股市场低估了多年的博纳,终于迈出了回归A股市场的第一步。

  北京时间6月12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博纳影业(BONA)宣布,已收到来自董事长于冬、红杉资本及复兴国际的私有化要约,以13.7美元美股的价格收购博纳(BONA)。

  在这一轮A股牛市的大背景下,再加上一众中概股纷纷开始退市回归A股的浪潮下,博纳影业早已被很多人看作是这支回归大军中必然的一员。理财周报今年4月对此即有报道——

  估值的长期被低估,也加速了中概股私有化的进程。“一波中概股私有化的狂潮正在慢慢靠近。”互联网视频行业分析师张俊华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在这波浪潮中,博纳影业很可能率先吹响私有化进程的号角。“我觉得它在美股市场继续待下去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换成国内,博纳影业完全可以坐拥300到400亿的市值。”

  在美股上市,或许一开始就错了

  与友商相比,华谊兄弟的市值超过790亿元,光线传媒市值超过610亿元,而博纳的总市值不过7.74亿美元,约人民币不到50亿元——十余倍的差距与三者在国内的竞争力差距相比确有较大偏离。

  “我自己很清楚地知道,我是在上市的时候失败过一次的。”2012年6月,于冬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曾坦言当年强攻纳斯达克上市留有遗憾。

  2006年于冬先后引入了海纳亚洲、红杉资本和经纬创投,著名投资人沈南鹏和张颖成为博纳发展的顾问。随后博纳即按照两家VC的建议开始搭建红筹架构,以便在海外上市,满足海外投资人退出的要求。

  几乎是同一时期,与其相当的华谊兄弟放弃国外上市的计划,听从其投资人为国内上市做准备。2008年6月,华谊向中小板递交了申请,因为下半年金融危机加剧,华谊不得已撤回申请,又在次年转向即将推出的创业板。

  2009年10月,华谊兄弟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博纳则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寒冬过后勉强找到生机,在2010年8月,资本市场突然回暖,同年12月博纳在纽约纳斯达克上市。而就在博纳上市前一个月,好莱坞标志性巨头电影娱乐公司米高梅破产,华尔街对电影股信心顿失。

  结果可想而知,华谊募资亿12亿元人民币,IPO收盘价较发行价上涨147%,发行市盈率达69.7倍,远高于同类企业在香港及美国市场约10-15倍的市盈率。博纳收获惨淡,募资约9950万美元,IPO当天跌破发行价,股票当天转手率高达100%。(《华谊VS博纳:创始人不同玩法带来不同资本命运》)

  于冬在2012年曾几乎拼尽全力企图扭转在美股市场的“不幸”——引入新闻集团的战略投资,以“讨好”美国投资者,至少能够有华尔街相信的大家伙能够为其价值背书。但,仍然没有根本改观。

  2014年7月,新闻集团退出,于冬联手复星国际收购了新闻集团留下的股份,复星国际成为第二大股东。交易完成后,复星拥有博纳影业6.4%的股权。这次的投资也使得经纬中国的博纳影业股票得以清空。

  复星国际:博纳、分众、完美世界私有化的推手

  复星国际可以说是中概股私有化的旗手了。近期即将回归A股的分众传媒,以及前不久在美股完成私有化的完美世界均在退市前有复星国际的身影,两者在退市前的第二大股东均是复星国际,这与博纳影业退市前的节奏几乎一模一样。

  以完美世界为例,复星国际近年来一直在增持完美世界。2012年,复星国际买入394万股完美世界,占比8.31%;2013年,复星继续增持,持股比例达到13.17%。目前,复星国际已是完美世界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仅次于完美世界董事长池宇峰——妥妥的步步紧逼,“围猎”中概股。

  从私有化开始到拆VIE结构,再到重装回归,博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从私有化退市到回归A股需经历私有化、解除红筹架构、借壳A股等步骤。从目前完成私有化的中概股情况来看,很少有公司能在短期内完成,通常要耗时近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博纳会不会在这段时间里又再次错过A股的牛市呢?但愿,于冬在被美股市场冷落了数年之后,能够尽快感受到祖国资本市场的热情。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万达电商困惑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