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涨价其实是一次政策性通胀。这个怪异的名字是我自己想的,它的意思就是一个由管理部门决定的涨价,而这种涨价的项目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公共服务。在这种通胀中,受到影响最大是在地铁价格“边界”上的人群——也就是生活会因为花在乘坐地铁费用增多而受到影响的人群——人们的行为会有传导作用,整个社会会因为这种传导产生整体的变化。
这种变化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上海地铁就是分里程计价的,和以前的北京相比也没见上海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坏”。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很多人会夸大自己的生活变化,其实适应了这种夸张就会消失。
你其实每天多买了4 块钱的药
北京市政府对北京整个公共交通的补贴在2014 年超过180 亿人民币,其中补贴到轨道交通的份额大概是40 亿人民币。如果按照现在地铁涨价的幅度,平均每个乘坐地铁的人大概每次要多花两块钱。而根据统计数据,北京地铁系统每天客次是1000 万。那么北京地铁大概增加2000 万收入。算上地铁系统由于改善员工待遇而多付出的成本,那么北京地铁系统将基本实现收支平衡。这样每年市政补贴的超过100 亿人民币将不用在公共交通系统,而可以补贴到公共医疗或者义务教育。基本可以说,你每天在地铁上多花的四块钱是用来给其他人买药了。应该把钱补贴给人们坐公车和地铁,还是把钱给那些看不起病的人吃药,我觉得后者的社会效用更高一下。
为什么北京地铁越补贴越差
北京地铁系统在2007 年得到的市政补贴并不多,基本是可以维持收支平衡的。但是在其后数年中,地铁和城铁线路总长度从200 公里增长到400 公里,这不只是使地铁运营费用加倍的问题。因为400 公里的地铁无疑比200 公里的有吸引力得多的多,再加上北京的商业人口总体增长,北京地铁和城铁人口比2007 年增长了近四倍。这也就是说,虽然补贴的越来越多,这些钱也只是填补整个系统运营支出,而平均到每个单位地铁的效用是零。而地铁人口平均到每个单位却增长了1 倍。所以,你当然会感到地铁环境越来越差了。
上面都是从平均成本的角度讲的,还有就是一个靠补贴的经济单位肯定不会呈现一种高效的状态,而且系统越大越低效。所以,地铁系统服务比较差是正常的现象。
地铁涨价会让北京房屋市场的变动么
这属于扯淡的事,我知道有的媒体就此做了报道,但那还是扯淡的事。
这个道理就像如果我卖出自己在北京的房子,会让北京房价下跌么?当然不会,虽然我卖出房子会让房价有下跌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由于权重太小,从整体市场的层面看根本就反应不出来。地铁涨价跟整个房地产的租赁市场和销售市场比权重太小了,在市场层面也根本反应不出来。至于一些愚蠢媒体的报道,基本可以判断是那个媒体的版面主编的智力存在发展性障碍。
人们会更爱打出租车么?
这同样属于扯淡的事。
如果这个人是理性的,他就会比较打出租车花的成本,无论是总量还是随着里程增加而产生的增加率都远远高于地铁。我不排除有一部分夸张的人在地铁刚涨价的阶段产生一种“我坐地铁还不如打车的误判”,但是随着适应北京地铁的价格,他们也会回归理性的。
“黑车”市场会有市场空隙
出租车市场不会因为地铁价格而产生变动,但是黑车市场会的。这是因为黑车市场的组织更灵活,整个市场也更有效率。一些打车App 会在这些领域获得机会,但是也要注意黑天鹅。政府可能会在适当的时候给“黑车”市场以有力的一击。
小心你的午餐
对价格敏感的基层城市工作者很多会以宿舍的形式住在房屋租价更加便宜的北京相对较远的郊区,通过地铁和长途公交上班。地铁的涨价幅度足以让这些打工者产生反应。这些服务于城市基层的公司也由此产生了成本增加的压力。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大概有几个路径:首先可以增加付给员工的工资;其次,把员工宿舍搬到离工作地点更近的地方;再有就是增加员工在工作地点打地铺的次数。无论怎样,在竞争激烈的行业,这些餐馆和美甲店很难通过涨价把增加的成本转移到客户身上去,降低原材料成本将变成非常有效的手段。
嗯,有结论了,如果你有在楼下的xx 小吃点一份盖饭当午餐的习惯,我劝你在吃的时候应该比以前更小心点,以便挑出里边多余的指甲和毛发。
最差职业产生
最差的职业是什么?马路清洁工、公路收费员还是其他什么?我觉得地铁里维持秩序的年轻人应该有资格入选这个行列。工资收入一般、整天不见阳光、呼吸着总有点臭烘烘的空气面对态度激烈的人群、升职机会渺茫、工作内容单调……如果这些入选理由还不够我能再举出好几项来。而地铁分里程计价无疑让这种足够糟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地铁涨价并且计价方式变得复杂,这都会让地铁买票人用更多的时间在购票机前排队。在北京生活的人并不比上海人笨,但是他们要比生活在上海的人复杂而且更加多样化。更加多样化的原本生活习惯会让他们适应速度慢于上海。
在北京地铁涨价后挺长一段时间,在地铁工作的基层员工就等着解决这些因为涨价和购票问题而引起的纠纷吧。地铁涨价并不能给地铁工作的基层员工带来同等水平的收入上涨,但是他们的工作痛苦程度却上涨了不少。这无疑让这个职业的糟糕水平在最差职业中更具竞争力。
所以,乘坐地铁的人儿,你们其实有必要对那些工作人员稍微和善一点。
地铁里的商业机会会更棒
如果地铁涨价,有关部门也会对地铁的乘坐舒适度有所改善。由于地铁这个系统的刚性,从硬件上很难改善,我猜最先落地的会是地铁中的互联网服务——其实地铁中的互联网无论地铁涨不涨价都会改善的,这是个趋势,而且总的来说对管理者和乘客都有好处,地铁涨价只是个触发点。
在互联网更顺畅的地铁大厅和车厢里,也会诞生更棒更多样化的商业机会,在这个封闭单调的空间,人们也更容易接受你发给他的东西。如果地铁管理者不独霸端口,很多新公司将在这个区域领域找到新的商业机会。还记得我说过的那个“换换”么?
整个交通状况会有什么改变?
上班坐地铁这是很多北京生活的人的刚性需求,通过性价比比较,地铁虽然涨价但是还是人们出行性价比最高的出行方式,这几乎不能改变。但是地铁更高的价格会让地铁高峰期和低谷期的人流差距加大。
地铁中犯罪率会下降
虽然关于地铁中关于买票的矛盾会增加,但是更加恶性的偷窃事件会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偷窃者乘坐是没有目的的。在地铁乘坐一天都是两块钱的情况下,没目的并不增加成本。而在分里程计价而且对乘坐人在地铁中呆的时间进行控制,那么这会造成犯罪的成本上升。而那些偷窃者为了降低成本只在离自己居住地最近的那个地铁站上下则更容易暴露,使犯罪风险加大。
所以,在地铁实施新的计价方式之后,一批对价格敏感的偷窃者将转到地上活动,这让公交系统承受了更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