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焦点关注>

松下社长津贺一宏: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名商人

来源:21世纪 时间:2014-10-21 09:14:17

    10月14日,松下中国事业35周年纪念庆典上,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社长津贺一宏专程来华发表一小时的演讲,侃侃而谈,回溯了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与中国的友谊,描绘了公司实现“创立100周年10兆日元”目标的路线图,向在座的400多名嘉宾展现了再上路的雄心。

    自2012年6月一上任以来,津贺一宏的核心工作即“回归正常公司”,首先是果断退出亏损事业,将松下带出连年巨亏的泥潭。治标不忘治本,他同时向臃肿迟钝的“大公司病”痛下重手,推动内部组织和企业文化的革新,重拾松下幸之助时代“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文化。

    固本之后便是求新,津贺一宏向我们描述了自己心目中公司经营的理想状态,那就是“借助各事业领域的布局以及合作伙伴的优势,将优势进行组合,形成创新,跟外围的各种合作伙伴一道,实现我们以前单打独斗没有实现的成果,形成cross-value innovation。”

    寥寥几句,已经透露出津贺一宏也在力求成为全球商业、科技领域的创新领袖的雄心,表达了他带领百年松下重焕生机活力的坚定信念。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采访中,他坦承非常尊敬小自己14岁的特斯拉公司CEO埃隆路马斯克(Elon Musk),尤其欣赏这位合作伙伴的前瞻性和执行力。

    人事改革

    当前推进的变革,刚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机重新审视人事体制,进一步合理化,这对于提升今后员工的干劲、激情而言,有相对正面的帮助,这才是废除年功序列制的考虑。

    《21世纪》:日本公司重组和改革过程中,领导者往往在人员削减方面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你是如何应对、破解这个难题的?

    津贺一宏:所有公司推进大型重组改革都会受到一定限制。而日本企业普遍遵循一个基本经营传统,即进行改革要同步实现员工保留,这是改革要优先考虑的事项,但是,若始终以保证雇佣为前提,出现巨额亏损也罔然不顾,这是不允许的。

    我在上任之初,专门成立了一个经营课题小组,研讨公司的改革政策,现在松下4大事业公司的负责人都参与了讨论。我们决定把7000人的总部精简成150人的精锐团队,只包括人事、财务、经营企划这类核心部门,人员全部集中在同一楼层,保证决策和执行速度,剩余人员则安排到一线业务工作;一些事业确实退出了,但是没有单纯进行裁员,而是积极与外面公司合作,将一些资源转移到外部公司,尽可能维护员工利益。

    《21世纪》:松下2015年计划将全面废除“年功序列制”。业绩已经好转,为什么还要继续推动组织人事制度的改革?怎么去处理资深员工的反应?

    津贺一宏:我们并不是希望通过人事改革来提升业绩。自从雷曼危机后,公司的经营状况逐渐恶化,特别在2012年出现大幅亏损,员工的年收入受到了很大压缩。2013年开始好不容易实现盈利,目前为止相对顺利,管理层希望未来实现更大成长,以改善员工待遇。

    推行改革的两年多,我们重新评估了内部的优劣势。从事业结构的角度,我一直坚持营业利润率达到5%的目标,总共43个事业部,现在只有一半数量达到5%的营业利润率。从人力资源构成来看,相对偏重日本人,日籍员工所占比重高,相应的薪酬比重也过高,而松下要实现长期高增长,重点在海外特别是中国、印度等“海外战略地域”。此外,公司在高速成长期曾经招募大量人才,数量占比大,以至于整体年龄结构也偏于高龄化。未来进一步提升业绩,必须进行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当前推进的变革,刚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机重新审视人事体制,进一步合理化,这对于提升今后员工的干劲、激情而言,有相对正面的帮助,这才是废除年功序列制的考虑。

    至于年纪较大的资深员工,薪酬待遇固然重要,但他们渴望更有价值的工作,公司正陆续努力创造更好的工作机会,以提升其成就感。

    《21世纪》:大刀阔斧推进公司转型,你个人最大的压力和顾虑是什么?

    津贺一宏:我接任社长的第一年,最大的压力是公司资金周转,借款越来越多,很多想投资的项目都无力推进,担心会形成恶性循环,忧虑亏损一直持续下去。因此自己全力以赴于挽救业绩,期待股价回升,分红恢复。到第二年,公司重新盈利,又有新压力了,要考虑如何为将来发展积蓄力量,落实成长战略,进行了很多的设想规划。幸运的是,现在已转入成长战略的时期。

    改革过程中的顾虑,集中在心理上的担忧,毕竟作为集团的社长,要考虑所有业务单元的取舍,员工合理的安置分配,还要关注股东等利益相关者,自己的责任非常重大。

    学习马斯克

    正因为特斯拉积极向前的态度和行动力,许多汽车厂商没办法赶上。如果松下出现马斯克这样具有卓越执行力的人员,不管年轻或者年长,我一定会积极支持、重点培养。

    《21世纪》:松下将联合特斯拉在美国建设电池超级工厂,项目投资巨大,为什么敢于和特斯拉捆绑?如何防止巨额投资的风险,尤其是产能过剩的风险?

    津贺一宏:关于电池超级工厂的项目,特斯拉所生产的电动汽车,松下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全新产品,受到社会广泛认可,而且并非所有传统厂商都能跟进,有其稀缺性,我相信特斯拉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根据销量的测算,即便超级工厂完全达产,实现满负荷运转,也不足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至于风险,集中在特斯拉今后能否持续推陈出新,推出有魅力的新车型,特别是按照现有规划,将新款成功推向市场。即便如此,绝不能因噎废食,担心存在风险就不去投资,特斯拉现在纯电动汽车领域优势非常明显,即便与其他汽车厂商的合作,不也存在类似风险吗?

    《21世纪》:会考虑与中国汽车厂商进行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吗?

    津贺一宏:现在汽车产业电子化、电动化的发展比较迅速,而无论飞机座舱信息娱乐系统或者电池,松下都位于全球第一的位置。中国汽车的产量、销售量都是世界第一位,如果引进有优势的产品和技术,可以生产出更好的汽车。在汽车电动化领域,无论混合动力车还是纯电动车的汽车厂商,松下都愿意与伙伴亲密合作,在环保车领域有所贡献。

    《21世纪》:你的合作者、特斯拉创始人埃隆路马斯克非常年轻。这样的新一代企业家有没有给百年松下带来启示?

    津贺一宏:埃隆路马斯克是一名非常优秀、积极向上的经营者,我非常尊敬他,日本企业容易前怕狼后怕虎,担心的事情特别多,但是他总能够积极向前看。

    松下已经形成共识,企业经营最重要的是速度,要有执行力,也一定是要有速度的执行力才行。正因为特斯拉积极向前的态度和行动力,许多汽车厂商没办法赶上。如果松下出现马斯克这样具有卓越执行力的人员,不管年轻或者年长,我一定会积极支持、重点培养。

    重构文化

    我不断推进组织机构的变革,向员工发出呼吁,希望所有人成为自己岗位的经营者。大量的结构改组,就是希望能够重新构建创业者文化,让大家达成“自己是商人”的共识。

    《21世纪》:历经两年变革转型,松下是否已经进入业绩的稳固期?

    津贺一宏:经过这一段时间,松下针对每一项业务都已梳理清楚,就集团而言,整体业绩转为赤字的风险很小。

    每一项事业进行整理,实现“可视化”之后,我们规划了前景、收益性良好的业务,同时也发现处理了一批高峰期已过、将逐步萎缩的业务。尤其是亏损较大的事业,比如等离子业务采取了撤出的措施。对半导体事业进行了改革,寻找新出路,由侧重个人消费向汽车电子等行业解决方案转型,现在仍处于为期3年的改革期。电视领域大体盈亏平衡,没有巨额赤字,实现盈利也非常困难,但由于电视与松下品牌关联度高,还要继续努力。不过,资产较大的亏损事业,我们大体将亏损额控制在100亿日元以内。

    今后,松下会继续慢慢缩小非成长性业务,不断发展有成长性的业务,完成总销售10兆日元、营业利润率达到5%的总目标。只要业务成长,相信盈利的能力会伴随而至。

    《21世纪》:从业务结构、企业文化、财务表现等,松下现状与你的理想状态存在哪些差距?

    津贺一宏:我们短期内改善了财务业绩,但是我自己设定的预想目标要高得多。即便现有43个事业部全部实现盈利,也不能说明松下真正对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公司将借助各事业领域的布局以及合作伙伴的优势,将优势进行组合,形成创新,跟外围的各种合作伙伴一道,实现我们以前单打独斗没有实现的成果,形成cross-value innovation,这是我设想的一种理想状态。现在已明确要与伙伴协同重点推进的事业领域,即汽车、电子、住宅、B2B等产业。

    《21世纪》:松下幸之助先生的管理理念对中国企业有深远的影响,接任社长的两年,你保留了松下哪些传统企业文化,又融入了哪些新元素?

    津贺一宏:创业者松下幸之助先生留下的最宝贵财富,即是我们今日仍保持不变的理念,“贯彻产业人的本分,谋求社会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以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贡献。”在最早的创始人时代,他成功践行了自己的理念,当时事业的增长性和收益性都非常好。

    现在我们依然高度认同其理念,但是公司曾出现巨额亏损,没有真正履行社会应尽义务。理念固然要保持不变,更要创造理念的实践环境。所以,我不断推进组织机构的变革,向员工发出呼吁,希望所有人成为自己岗位的经营者。规模这么大的企业,管理者要努力创造这样一种环境:每个人能够主动制定自己的高远目标,清楚本职,且能全力执行,亲身参与到公司经营活动中。

    创始人的一些原话,我经常有感而发,在各种场合和员工们分享,希望他们认真思考、基本落实,其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是,“无论公司今后发展多么壮大,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商人”。大量员工在松下工作,可能觉得自己就是一名拿工资的工薪族,我一定要改变这种观点,每个人都应是一名真正的商人,生产产品后,一定要亲自到顾客那倾听他们的声音,将顾客意见反馈到商品中来。大量的结构改组,就是希望能够重新构建创业者文化,让大家达成“自己是商人”的共识。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一张图揭秘安邦保险和吴小晖的改革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