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真的“新人”
产能问题从Smartisan T1手机首发就一直困扰着锤子科技。在7月8日Smartisan T1手机正式首发前,罗永浩就曾在微博上透露,Smartisan T1发售首日的发货量不会超过1000部。
一款新手机在生产初期往往因为良品率低的原因而导致产能偏低,产能的提高需要一个爬坡的过程,但Smartisan T1的产能爬坡过程却异常不顺利。
7月20日,锤子科技再次发布声明,对目前所面临的产能问题做了“老实交代”——“过去的十来天,可能是锤子科技创立以来最艰难的十来天,我们的产能比计划中的最坏结果还要差。按我们的驻厂工程师、供应商和代工厂方面的联合分析评估,这种情况还要持续数周才能达到日产1800部左右的正常水平。”罗永浩转发了这一声明,并表示,“对一直等待的客户谢罪并致歉。”想必罗永浩现在也会与他说的一样“每天到工厂盯产能,急得热泪盈眶。”
罗永浩从宣布要做手机到首款产品发布,整整忙活了2年的时间,并且一直宣称要用“工匠”精神打造一部完美的手机。
其实,如今做手机已经不再是一件难事。有了谷歌开源的安卓系统和高通、康宁等供应链厂商的硬件支持,加之国内众多ODM代工厂提供整套的智能手机产品硬件设计方案,手机厂商只需搭载上自家基于安卓定制优化的系统,再打上自己的品牌LOGO就可以使自己品牌的手机上市销售。即便是国产手机的佼佼者小米,有时也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如小米科技针对低端手机市场所推出的红米系列,便是由上海闻泰设计成产,然后搭载了小米科技基于安卓优化的MIUI系统并打上了“MI”的LOGO,便成为了小米品牌的手机。在这种行业现状下,早在2013年,锤子科技发布基于安卓定制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锤子ROM后,就有业内人士预测,锤子将选择一款配置还算不错的ODM手机,然后内装自己的系统并贴牌销售。
但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是个认真又较真的人,对于做手机也一直保持高调,他或许并不愿意选择一款ODM手机然后贴牌了事。作为锤子科技的第一款手机,Smartisan T1的工业设计请到了苹果公司前工业设计总监Robert Brunner亲自操刀,硬件配置上也使用了高通、JDI、索尼等厂商目前量产的最顶级的元器件。锤子科技的努力也使得Smartisan T1在设计工艺、硬件配置上都有望达到国产手机的一流水平。
遗憾的是,无论罗永浩在自己的产品上花了多少心思,但在手机行业里,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人。“罗永浩的社会影响力很大,但在手机产业里,他的影响力是很有限的,只能算个新人。同样作为新晋手机品牌,以一加手机为例,一加手机的总裁刘作虎已在手机产业摸爬滚打多年,这也是一加手机可以在短期内完成产能优化,并且全面开放销售的重要原因。”资深手机硬件工程师李一强(化名)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
作为一个新的手机厂商,锤子科技在硬件生产环节需要与供应链厂商逐一建立联系,并争取得到有力的支持。为此,罗永浩曾多次去日本东京和横滨与美国旧金山亲自与合作厂商面谈。
但一部智能手机需要由几百个零部件构成,这些零部件不仅材料不一致,生产周期也是或长或短,缺少任何一个部件,一台手机的组装都不能完成。锤子科技在供应链上的努力并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果,低产能在所难免。
锤子科技在其官方声明中表示,物料初期供应不稳定是造成产能过低的原因之一。屏幕、芯片和摄像头,都是最经常出现缺货的部件,手机企业需要去说服上游供应链厂商,让他们愿意将有限的资源更多的留给自己企业。李一强对记者说:“还是以一加手机为例与锤子科技作比较,刘作虎作为前OPPO副总,在人脉、资源和资金方面都更有优势,供应链上的问题自然能迎刃而解。只要供应链通畅,借助较高的良品率和生产熟练度的提升,一加手机的产能提升自然水到渠成。”而锤子科技要提升产能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供应链,在供应链的资源整合上,罗永浩和锤子科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被低估的量产风险
锤子科技在声明中提到,Smartisan T1在量产之前严格走完了P1至P4的完整工程机阶段,在发布会后,手机评测机构所拿到的就是P4工程机。业界之前对Smartisan T1的评测普遍认为手机的工艺水平在国产手机中属于一流水平,锤子科技更是声称自己的品控十分严格,连评测机构拿到的P4工程机在量产品控中都属于不合格品。但当顾客满心期待地收到量产机后,却发现了不少质量问题——摄像头裸露、边框有裂纹、实体键卡壳等问题逐渐曝出。
对此锤子科技承认:“由于新产线的品控做得不到位,导致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流出,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并将原因归结为由于产线欠磨合、工人对新机型装配操作的不熟练、物料初期供应的不稳定、品控标准没有完全统一等复杂因素。锤子科技还表示,从生产前线得到的信息每天都很不确定,好的时候一天能出来几百个良品,差的时候甚至要把整个产线彻底停下进行整顿。良品率难以提升是导致目前Smartisan T1产能不足的原因之一。
新机型在量产时的最大风险是良品率的不确定,在严格品控标准下提升良品率需要一个爬坡过程,在这一点上,锤子科技显然低估了风险。
“为了避免量产机出现良品率过低的现象,像小米、魅族这样的厂商第一次做手机的时候,会在量产机发售前之前推出几轮大规模的公测机型。公测机型可以理解为待优化版本,是允许出现问题的,但量产版就是‘完成稿’,出现问题就会让客户对你的品质产生质疑。新手机厂商需要通过这个过程不断进行改进,逐渐完成生产线的磨合和组装工人的熟练,这可以在量产时达到一个不错的良品率。锤子科技在做了四版工程机之后就开始量产,从发布到量产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这对于一个初次做手机的企业来说实在是太着急了。” 李一强对记者说道。
Smartisan T1的生产组装由“手机代工王”富士康负责,这也是锤子科技对量产机良品率预估过高的原因之一。富士康作为苹果IPhone手机的主要代工厂商,其手机制造工艺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为何难以保证Smartisan T1的良品率?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行业研究员蔡德武认为,这是由于订单量过少的Smartisan T1并不能与苹果IPhone一样得到富士康的重视。
“正常情况下,代工厂的生产能力与企业订单数有直接的关系,先为大单服务。由于锤子科技前期订单较少而后期下单比较谨慎,导致代工厂或只愿意安排单条生产线。富士康的精力目前主要是集中在苹果iPhone6等知名厂商大订单的产线,对于锤子科技的小订单不可能调动宝贵的熟练产业工人,进而导致生产线上的良品率降低。” 蔡德武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锤子科技作为一个新厂商一开始便找富士康代工,略显失策。“小米最开始做手机时,并没有选择富士康代工,而是选择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英华达,这样的合作方选择使得小米更有话语权。随着小米的发展壮大,小米与英华达也成了最亲密的战友,为了支持小米新款手机的量产,南京英华达投巨资盖新厂房,研发和引进新设备来进一步提高产能和做工,这使得7月22日发布的小米4手机不再担心产能问题。现在看来当初小米的选择是明智的,而锤子科技的选择却显得有些盲目自信了。” 李一强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
锤子科技还有多少时间?
锤子科技一边面临产能低下的困局,另一边却得到了粉丝的力挺。
业界分析认为Smartisan T1目前的预订量已经接近20万台,作为一部售价3000元的国产手机,也是新厂商的第一部手机,这个成绩还算不错。但低产能的问题却让这些订单量面临着下滑的危险。
锤子科技在声明中透露,目前产能情况还要持续数周才能达到日产1800部左右的正常水平,并表示,要消化完目前已有的订单,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锤子科技的手机订单消化滞后将会导致部分客户流失,客户退单的增加致使订单减少。而随着IPhone6与小米4等品牌较硬的产品全面上线,以及消费者可以选择的替代品有很多,将会吸引大部分的客户转移到别的手机品牌。” 蔡德武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国内很多互联网手机企业在初期都出现过产能严重不足的现象,为此小米、一加等手机厂商都曾采用定额抢购模式销售手机,这并不单纯是外界所认为的“饥饿营销”,更多是受客观条件所限,只有手机产能提升之后厂商才会开放预约排队购买。锤子科技在高估自身产能的情况下选择预约排队的销售模式,如今面临“有单无货”的情况,长时间的排队等候或将使客户渐渐失去耐心。
“如果等待时间过长,我不会选择购买锤子手机,我不愿意用3000元买一部几个月才能到手的期货手机。并且锤子科技官网查不到排队顺序,这样的等待让人感觉遥遥无期。”原本打算购买Smartisan T1手机的高先生告诉记者。高先生表示将会在小米MI4和魅族即将发布的MX4中选择一款手机购买。随着其他手机厂商售价在2000元左右的旗舰机型发布,锤子科技售价3000元的SmartisanT1的生存空间变得更加有限。
锤子科技的手机预订并不是业界常见的0元预订,而是需要支付300元订金,这也导致很多预订手机的客户更加不满,甚至有人认为锤子科技使用这些预收款去买原材料做生产。锤子科技在声明中宣布取消300元预订的方式,改为官方网站注册后,0元即可预订,并建议已经支付300元预付款和预付全款的客户尽量退款,但仍保留排队位置。
“预订方式的改变会导致一个双面的影响。一方面锤子科技采取0元预订的方式会导致预订数虚高,不利于锤子科技正确判断合理的生产量。另外,预订方式的改变使客户的自由购买支配度增加,从而导致客户退单可能性的大大增加。另一方面预订方式的改变能够稳住已有订单的客户,将使客户对锤子科技更加信任,进而吸引更多的客户来购买锤子手机。”蔡德武对记者说。
就日前新发布的小米MI4、努比亚Z7 Max等国产旗舰机型的硬件配置来看,并未与Smartisan T1拉开明显差距,但小米和努比亚都不存在产能上的问题,开售后势必会抢占大量市场份额。更需要注意的是,小米MI4、努比亚Z7 Max和魅族即将发布的MX4都是4G机型,而目前开始量产的Smartisan T1只是3G版本,罗永浩在发布会中公布的售价3500元4G版本Smartisan T1还未开放预售,量产上市更没有确定时间。要想不被竞争厂商甩开太远,锤子科技需要尽快完成3G版本Smartisan T1的产能爬坡并加快推出4G版本,留给罗永浩和他的锤子科技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