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美钢铁仍将由美控制,日铁投资140亿创7万就业引争议

2025年05月27日 08:08:49  来源:中网资讯财经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2025年5月25日的一番表态,为日本制铁公司(Nippon Steel)对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的收购计划蒙上一层迷雾。尽管此前日本企业曾试图推进这一交易,但特朗普的最新表态表明,他更倾向于以“投资而非完全收购”的形式参与,同时强调美国仍需对美钢保持绝对控制权。这一立场与2024年12月他明确反对该交易的表态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美国政治生态的复杂性。

  交易背景:从“收购”到“投资”的转变

  日本制铁自2023年12月宣布以150亿美元收购美钢的计划后,长期面临美国政府的审查。2024年12月,前总统拜登以“国家安全”为由,通过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阻止了该交易,理由是美钢总部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其战略地位对美国工业安全至关重要。然而,特朗普在2025年5月25日的表态中,将交易性质从“收购”调整为“投资”,并承诺日本制铁将获得部分股权,但美钢的运营和管理权仍由美国主导。这一转变被市场解读为特朗普试图通过“有限合作”缓解国内钢铁行业的压力,同时维护美国的产业主导权。

  经济动因:就业与税收的双重考量

  特朗普政府强调,此次交易将为美国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据日媒报道,日本制铁计划向美钢注资140亿美元,其中40亿美元用于建设新炼钢厂,预计创造至少7万个就业岗位。这一数字远超美国钢铁行业在疫情后复苏阶段的就业需求,成为特朗普政府推动“美国优先”政策的重要工具。此外,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多次表示,美钢总部将继续留在匹兹堡,这被视为对当地经济的直接支持。然而,反对者认为,这种“有限合作”可能削弱美国对关键产业的自主权,甚至引发国际资本的进一步渗透。

  国际反应:日美博弈与全球供应链重构

  日本制铁的表态显示,其希望借助美国市场扩大影响力。日本首相石破茂在2025年1月与特朗普会晤时,明确表示日本将提供技术援助,并推动美钢生产“更高品质的产品”。然而,美国政府的立场仍以国家安全为核心。特朗普在2025年5月的表态中,重申了对外国资本的警惕,称“除非交易完全由美国控制,否则不会同意”。这种态度与日本企业寻求“技术合作”的诉求形成张力,反映出美日之间在产业链控制权上的深层博弈。此外,美国钢铁行业内部也存在分歧,部分企业呼吁保留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以保护本土产业。

  历史政策:从“232条款”到“对等关税”

  特朗普政府对钢铁产业的保护主义政策并非首次。2018年,他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钢铁和铝加征25%关税,并启动“232条款”调查,要求评估外国进口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这一政策虽一度引发贸易伙伴的抗议,但美国钢铁行业却从中受益,国内产能得以恢复。如今,特朗普试图通过“有限合作”延续这一逻辑,既避免直接冲突,又确保美国在关键产业中的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2月,特朗普再次宣布对钢铝进口加征25%关税,尽管澳大利亚因贸易顺差未被豁免,但这一政策仍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潜在挑战:法律与政治博弈

  尽管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投资”而非“收购”的方式推进交易,但法律和政治层面的障碍依然存在。2024年12月,拜登政府曾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日本制铁放弃对美钢的控制权,但日本企业提起诉讼,称其被剥夺了公平的审查程序。如今,特朗普的表态可能为日本企业争取更多法律支持,但美国国会的干预仍是未知数。此外,美国钢铁行业内部的分裂也加剧了交易的不确定性。部分企业支持特朗普的立场,认为这有助于保护本土产业,而另一些企业则担忧“有限合作”会削弱美国的竞争力。

  未来展望:全球产业链的重构

  特朗普的表态标志着美国在钢铁产业政策上的又一次调整。通过“有限合作”模式,美国试图在保持产业控制权的同时,吸引外资注入技术与资金。这种策略既符合“美国优先”的理念,又为全球供应链的多元化提供了一种可能。然而,这一模式的长期效果仍需观察。若日本制铁成功注入资金,美钢的竞争力可能得到提升,但若美国政府进一步收紧审查,交易可能再次受阻。此外,全球其他主要钢铁生产国(如中国、印度)的反应也将成为关键变量。例如,中国钢铁出口占美国进口量的3%,若美国对钢铁产业的保护主义政策持续,可能引发新一轮贸易摩擦。

  结语:霸权与合作的博弈

  特朗普的表态不仅是对美钢交易的表态,更是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争夺主导权的缩影。通过“有限合作”模式,美国试图在保护主义与开放合作之间找到平衡点,但这一策略的成败将取决于法律、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多重因素。未来,美日之间的博弈、美国国内产业的分化,以及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将成为这一政策的重要看点。正如特朗普所言:“这将由美国控制,否则我不会做这笔交易。” 这句话既是对交易的承诺,也是对美国霸权的坚持。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