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逼着消费者大喊转人工了,智能客服“转人工难”现象亟待解决

2025年05月10日 07:45:37  来源:中网资讯财经
 

  近年来,智能客服在消费领域逐渐普及,但其局限性却引发广泛关注。消费者在使用智能客服时,经常面临“转人工难”的问题,甚至需要反复多次尝试才能成功接通人工服务。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也损害了企业的服务形象。

  智能客服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理解能力差、沟通效率低以及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不足。例如,有消费者反映,在电商平台购买商品后,因售后服务问题需要联系客服时,却被告知需“简要描述您的问题”,而无法直接获得有效解答。此外,部分企业甚至以“机器人正在工作”为由拒绝提供人工服务,导致消费者不得不通过App或小程序提交诉求,进一步增加了沟通成本。

  “转人工难”问题尤其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造成了困扰。这些群体由于操作智能设备的能力有限,往往需要更多耐心和指导,但现有的智能客服系统却未能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例如,有消费者表示,自己多次尝试转接人工服务,却因系统设置复杂而无法成功。这种现象不仅限制了特殊群体的权益,也暴露了企业在服务设计上的不足。

  与此同时,智能客服的“躲猫猫”现象也令人不满。一些企业故意设置复杂的转接流程,使消费者难以绕过智能客服直接联系人工服务。例如,有消费者反映,在拨打某快递公司的客服电话时,需要经过层层提示和多次按键才能进入人工服务环节。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消费者的时间,还削弱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感。

  尽管智能客服在处理简单问题上具有高效性,但在面对复杂或情绪化的问题时,其局限性却愈发明显。例如,有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买沙发后,因质量问题要求退货,却被告知需“简要描述您的问题”,而无法直接获得人工客服的帮助。这种情况下,智能客服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情绪。

  针对上述问题,专家建议企业应优化智能客服与人工客服的协同机制。例如,明确智能客服和人工客服的职责分工,将常规性咨询交由智能客服处理,而将涉及隐私、安全或复杂问题的处理交由人工客服负责。此外,企业还应简化转接流程,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设置一键转接功能。

  同时,企业在引入智能客服时,应以消费者满意度为衡量标准,避免单纯追求技术先进性而忽视用户体验。例如,有专家指出,企业在削减成本的同时,应确保智能客服能够真正解决消费者的问题,而不是成为回避责任的工具。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智能客服系统的理解能力和人性化服务水平。

  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家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智能客服的监管。例如,有专家建议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智能客服的使用规范,并要求企业在显著位置告知消费者智能客服的功能和限制。这不仅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

  “转人工难”已成为影响消费体验的重要问题。企业应正视这一问题,通过优化智能客服系统、简化转接流程以及加强员工培训等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确保企业在技术应用中兼顾成本与效益,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