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一则关于西北大学副校长范代娣以超440亿元身家成为陕西首富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位兼具学者与企业家身份的传奇人物,因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突破和资本市场的成功运作,成为产学研融合的典型代表。
范代娣的学术成就堪称瞩目。1984年进入西北大学化工系,本硕连读后赴华东理工深造,成为我国生物化工专业首位博士。她放弃海外机会回到母校,2001年攻克“类人胶原蛋白”世界性难题,获中国首个重组胶原蛋白专利,并于同年与丈夫严建亚创立巨子生物。2024年底,她凭借这一成果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奠定了其学术地位。
巨额财富主要源于范代娣家族控股的两家上市公司。截至5月12日,巨子生物市值约773亿元,主营军工的三角防务市值147亿元,合计近920亿元。范代娣与严建亚合计持股市值达457亿元,其中巨子生物持股比例达56%。值得注意的是,有报道称范代娣已从上市公司退出,但其家族仍通过股权架构保持控制力。
经济学者对此提出多维解读。部分观点认为,持股市值存在波动性,首富头衔或为“纸面财富”;但更多声音肯定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实现财富积累的合法性。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指出,范代娣收入源于企业合法经营,未利用副校长职权谋利,符合法律规定。
西北大学宣传处对事件回应谨慎。工作人员表示尚未关注相关报道,建议公众通过官网查询个人信息。公开资料显示,范代娣于2025年4月被任命为副校长,试用期一年,其学术职务与企业经营的关系引发公众对高校教师兼职规范的讨论。
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已悄然展开。29岁的学霸女儿严钰博从基层做起,现任巨子生物高管,负责产品开发;严建亚则掌舵三角防务,形成“她经济”与“他经济”的产业布局。这种“科研+资本+家族管理”的模式,被视为中国企业传承的新范式。
舆论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支持者盛赞其为“知识变现典范”,证明科研与商业可良性互动;质疑者担忧高校领导巨额财富可能引发的利益冲突。资深媒体人指出,该案例折射出新时代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复杂性,如何在制度层面规范学者经商行为,将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范代娣的跨界成功,既是个体奋斗的缩影,也是时代机遇的产物。从实验室走向资本市场,她的经历重新定义了学者型企业家的可能性,也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鲜活样本。随着舆论持续发酵,这场关于财富、学术与商业边界的大讨论,或将推动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艺缘持续发力手机“微展览” 实力派艺术家试水手机书 【中网资讯书画】今年春节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很多线下书画活动、书画展览等都无法正常开展,书画艺术家们更是利用这难得的清闲时间专心创作,佳作不断涌现。然而作品无法及时呈现给广大艺术爱好者又成了不少书画家的苦恼,于是各种自...【详细】
汪洋: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原标题:汪洋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坚定制度自信 增强发展信心 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22日下午来到他所在的四川代表团,同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李...【详细】
李克强:“中国制造”要尽早变为“中国精造” 我到地方考察,发现一家企业的大工匠用古代传承的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做模具,生产的产品畅销欧洲,企业给这位大工匠开的工资比总经理高出许多。这位企业家有眼光啊,知道工匠是企业的宝贝。李克强总理10月24日应邀在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详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