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时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湖南瑶岗仙钨矿洪灾数十名民工死亡失踪未上报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8-4 16:16:22 来源:中国青年报(北京)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李明生说,此次防汛、救灾所涉及的地区,主要是生产区和生活区。这次洪灾的受灾人群主要在资兴市滁口镇地界,那里是废弃的矿区,属于禁采区,在那里干活的民工有的是受采矿老板雇用,偷偷采矿,有的是在那里淘尾砂。

滁口镇党委书记许小平说,矿上几平方公里的地盘都归瑶岗仙钨矿管辖,他们没有管理权限,只是协助矿上工作。

有利益的时候就有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出了事大家就都推脱不管。”李明生指出了目前瑶岗仙矿生产管理的现状。

当地一名政府官员说,这场灾难看起来是一场天灾,实际上是由人祸引起的:各方为争利益,疏于管理,纵容支持个体老板无序开矿,滥采乱挖,导致地质灾害严重;明明知道瑶岗仙是地质灾害严重地区,在险情到来之前,却没人通知疏散山上私自开矿的民工;矿工乱占工棚,将工棚建在易受洪水、泥石流冲击的地方,从而导致了这场灾难的发生。

灾难背后是利益之争

瑶岗仙矿是国内最大的钨矿,也一直是国家和湖南省重点整治的滥采乱挖矿区。但事实上,这里的滥采乱挖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瑶岗仙钨矿一位负责人认为,这场灾难的背后,实际上是当地政府向国家争夺钨矿开采权的利益问题。

钨是国防、核工业、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属于战略储备资源。在瑶岗仙开矿必须得到国土资源部的许可,目前仅有瑶岗仙钨矿一家有《采矿许可证》。而事故发生前,在山上无证采矿的民工多达五六千人,多的时候达到八九千人。

钨矿的开采存在巨大利益。民工黄小尧告诉记者,每公斤钨砂能卖100多元,老板和他们四六分成,有个老板去年一年就赚了500万元。前年,黄小尧的大哥在这里淘砂,10个月就挣了9万多元。

瑶岗仙钨矿7月的生产任务是100吨,矿上一位负责人说,事实上这里的开采量远不止这个数。给矿里打工的一些老板上交的钨砂并不在统计范围内,私人老板们开采的数量至少是矿上产量的两到三倍。大多数钨都是通过其他途径进入流通市场的。

这位人士说,钨的无序开采和无序出口,造成占全世界钨储量40%的中国无法控制钨的国际市场价格,反而导致价格低迷,钨储量大大减少。

2001年7月,瑶岗仙钨矿被国土资源部当作“矿中办矿”的全国典型予以整治。

2005年,资兴与瑶岗仙钨矿共同成立联合护矿队,整治非法采矿。

2006年6月30日,宜章县政府贴出通告,清理非法采矿者,要做到六不留:不留井口、不留设备、不留厂棚、不留从业人员、不留电源、不留后患。

当年7月,湖南省政府打击渗入矿业的黑恶势力和为非法采矿充当“保护伞”、“黑后台”及违规参股办矿的腐败行为,其中瑶岗仙钨矿是重点。

瑶岗仙钨矿把每年2000万元税收交给了宜章县,却和资兴市联合护矿。守着一座金山,不但拿不到钱,还要出钱养着护矿队,资兴市滁口镇政府显然不会做蚀本生意。

一边是集中整治,一边却是以护矿为名大肆开采。

今年5月2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报了滁口镇政府和瑶岗仙钨矿以护矿名义私自采矿的行为。

记者了解到,采矿者只要给滁口镇政府每个洞口每年缴纳1.5万元的管理费,政府就不追究其非法开矿。

一位老板告诉记者,在这里挖钨砂的老板有几百人。每次清山,一些有关系的老板就能事先得知消息,被关闭的大多是没有关系或关系不硬的老板的矿。

7月24日,滁口镇政府开始向山上的非法采矿者下发停产关闭通知书。一些老板陆续离开了瑶岗仙镇。

“避过了风头就可以继续开了。”一位老板当天下午租车返回郴州。

“让地方政府给中央政府看矿难度很大。”瑶岗仙钨矿一位领导说,矿山是国家的,国家是个概念,各级政府也是国家的,为什么各级政府不能开矿?再说,给国家看矿的都是各级政府下属的国土资源部门,虽然给了他们这个权力,但当地政府说要开采,他们也看不住。

瑶岗仙钨矿党委书记李明生说:“如果把一部分税收交给资兴市,或者直接把税收交给郴州市,由郴州市分配给两个县市,他们护矿的积极性肯定会更高。”

被洪水吞没的良知

连续一周的采访,悲愤一直笼罩在我心头,而且越来越浓重。洪水不单单吞噬了那些鲜活的生命,而且吞噬了许多人的良知。

7月21日,灾难已经过去一周,被洪水冲垮的曹田桥还没有通车,这是到瑶岗仙镇的必经之路,几个村民集资搭起了一座浮桥,过往的人每人交5元过桥费。

守桥的村民说,他们花了将近1万元修的桥,政府只想出3000元买下,他们没同意。他们并没有发国难财,3个乡镇的数吨赈灾物资经过这里,他们才收了几十元。

本新闻共5页,当前在第4页  1  2  3  4  5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八三男人节”50企业给男员工放假
下一篇文章经营非法报纸《环球周刊》 朱馀贵被判入狱4年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