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广州已启用先进的IC卡暂住证.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此次《广州市流动人员IC卡管理创新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黄石鼎研究员指出,此次调研是政府怎样对流动人员更好地服务的一项准备工作,而非简单地从管理出发。
流动人口数量不清无法服务
据介绍,目前广州常量的流动人口在300万至500万人左右。但这一数据并非精确统计得出,只是估算。
据了解,从2003年以来,广州市流动人员的办证率逐年下降。有关部门急需了解,广州目前到底有多少流动人口,他们的结构如何,年轻人占多少,子女情况,男女比例如何?从事的行业情况?“这些信息不清楚,怎么服务?”
黄石鼎指出,政府过去的规划以常住人口的数量来计算,医疗、交通道路、公交系统等公共设施按照常住人口进行设计,未考虑到流动人口,因此出现了拥挤不堪的局面。“如今市政府也有一些考虑,比如将流动人口数量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依据。
政府现在开始重视流动人口服务问题,从规划开始要考虑进去,供给要充足,基础设施要跟上。”
目前暂住证收费受抵触最大
虽然目前尚无数据统计广州市流动人口共有多少,但与2001年相比,广州的流动人口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有关专家指出,变化首先是人口略有增加。其次则是流动人员的维权意识增加了很多,“这与以往大不一样,现在流动人口也越来越多地开始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愿望,更愿意对这个城市发表意见,愿意把广州当作自己的家。这是一个很好的变化。”
因此,昨天本报有关《广州市流动人员IC卡管理创新研究》公开征集民意的热线电话公布后,即接到100多个热线电话。综观他们通过本报热线电话以及通过网络发表的意见,记者发现,暂住证的收费问题是目前被流动人口抵触最大的一个方面。
目前与流动人口相关的收费主要是“两费一税”,“两费”指劳动调配费和治安费;一税则是出租屋综合调节税,后者由出租屋业主负担。
据了解,目前“两费”采用捆绑收费,劳动调配费和治安费一并向流动人员收缴。流动人员普遍认为,这不够合理。据了解,劳动调配费缴纳后交由劳动局支配,但不少人对这部分收费的看法是,它并未起到调配作用,且应该向流动人员的就业单位收取。
专家表示,由于这部分费用是广东省政府规定要收的,广州要废除也存在权限问题,能否取消,应进一步征求流动人员的意见。
未来暂住证可考虑四大服务
对于目前暂住证存在的不足,有关专家认为,今后可以从两个方面改进暂住证的管理。首先应把暂住证办理的门槛降低,降低收费;其次应落实暂住证给流动人口提供的服务。
“可以包括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子女就学、日常生活相关的就业、培训,以及户籍转变问题等四大服务。”该专家强调,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流动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其子女在广州出生,他们对广州的情感与其父辈已经不一样了,广州已被看作是自己的故乡。如果他们缺乏文化教育,流入社会后将不是一个小数目,会逐渐形成另一个阶层,造成社会隐患。”专家认为,应对流动人口子女提供义务教育,且当他们未来在广州就业时,应有一条深造、占有社会一席之地的渠道。(南方都市报)
对话
调研是管理者思维的改变
记者(下简称记):2001年广州开始对流动人口实施IC卡暂助证管理,至今正好5年,现在再对这个问题展开调研,是不是想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黄石鼎(下简称黄):不是总结,而是管理者思维的改变。广州2001年推出IC卡暂住证时,《收容遣送条例》还在,它是IC卡暂住证制度的主要法律支撑。2003年《收容遣送条例》废除后,处罚没有了,IC卡暂住证更多地是从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角度出发。
记:这次调研可以看作是《收容遣送条例》废除后,相关工作的一个延续?
黄:是的。我们的政府正处于转型期,从过去的控制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广州流动人口常态的数据,大约在300万至500万人,它们占总人口的比重很大。政府提供服务应不仅仅是面向常住人口,而应该对在广州的所有公民服务。
记:也就是说,这次的调研是政府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的一个准备工作,而非仅从维护社会治安角度出发?
黄:是的。社会治安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IC卡暂住证管理的创新,不仅仅是对公共管理而言,更是公共服务的创新。政府开始重视为流动人口服务的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