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景:
最明显的特点是:统一性、规范性、制度性。
这些年尽管各地都在做领导干部任用的探索,但因为缺乏统一的、明确的规定,各有各的理解,五花八门,随意性很大。特别是在干部交流任职上,有的地区只是在本地区小范围内交流,不能起到应有作用。有了“三个文件”,统一规范了,可以搞得更好。
这 三个文件也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任期、交流、回避,这是大前提,但有一些特殊情况也要考虑。例如,民族地区、民族干部,就要考虑地区和干部的实际情况,对某些特殊情况也要有一点灵活性。
另外一个特点是,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很强。由于规定明确、具体,对不同情况有不同要求,便于操作,便于执行,便于检查。
因此贯彻落实好这三个规定,对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领导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做好各项工作将产生重大作用。
中国政治上的一大弊端是“官多为患”
《瞭望东方周刊》:
实行党政任期制会不会压制一些优秀干部的脱颖而出呢?
张全景:
不会。
县以上党政“一把手”一个任期就是五年,最多在同一职位上任满两个任期也就是十年。这就打破了干部终身制,更有利于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有一些优秀干部也可以破格提拔,或者在其他岗位上任职。一个真正优秀的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可以发挥重大作用。特别是县委书记这个职位,从上往下看,职位不算高;从下往上看,是几十万人的“当家人”。这就要看你是要做官,还是要办事。只要真正想做事的,就是英雄大有用武之地,不是无所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有多少事情需要去做呀,有多大本事也用不完,怎么能算被埋没呢?
《瞭望东方周刊》:
你如何看待党内民主的推进以及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
张全景:
事实上,由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构筑的制度基本上是健全的,但如果束之高阁,就成了一纸空文。比如选拔干部的条例、规定都有,但是落实不好。现在有些地方的“一把手”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经常用的一个词是“当班长”,其实这是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书记要当好‘班长’,这只是一个比方”。现在把后面的“比方”忘了。现在的许多问题,最关键的还是干部问题。我有一个看法,现在中国政治上的一大弊端是“官多为患”。
一个省有四五十个省级干部,几百个乃至上千个地厅级干部,一个县几十个县级干部,可以说古今中外没有过。更何况一个省、市除省长、市长外,还有八九个副职,每个人再配上秘书,个别的还有助理。解放初期,一般就是一个县委书记,一个县长,或加一个副职,甚至没有副职,现在讲克服官僚主义,减少事务,减少应酬,就这么一种体制,怎么克服,怎么减少?现在这么多人既增加了开支成本,又滋长了官僚主义。
党内民主的推进对监督领导干部是很重要的方面,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研究搞好和扩大党内民主问题。《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于津涛/北京报道(C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