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在国外获得了一些资产,但从国内和全球的标准来看都还很少。
中国正在考虑多个可靠的石油运输线
北京时间5月25日凌晨3时10分左右,从哈萨克斯坦-中国石油管道流出的原油开始抵达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计量站,这历史性地标志着中国首次实现以管道方式从境外进口原油,2000万吨石油每天经过 这条管道流入中国。
据俄新社报道,中哈计划建立一条与油管并行的天然气管道。无疑是增加中国能源来源的多样性与可靠性。
增强中国进口石油运输的可靠性是一项重要的议程。在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强调了解决“马六甲难题”的战略重要性。
为了减少对于马六甲海峡的依赖性,中国建设了好几条输油管道。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进行修建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安加尔斯克(Angarsk)到中国东北的大庆的输油管道的可行性研究,并于2001年与俄罗斯达成了协议。
但当时,日本提出了愿意提供75亿美元资金支持建设从安加尔斯克(Angarsk)到纳霍德卡(Nakhodka)的输油管道,另外,对于来自安加尔斯克的输油管道可能对贝加尔湖造成潜在的环境污染的考虑,都使得输油管道的选择更加复杂,并为修建一条从泰舍特(Taishet)到纳霍德卡,从贝加尔湖旁边经过的更长的管道创造了借口。
由于被修建中-俄输油管道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决定重新启动曾被搁置的中国-哈萨克斯坦输油管道。
出于担心被哈萨克斯坦抢走石油市场,以及日本坚持把石油管道问题与有争议的千岛群岛问题联系起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05年7月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宣布,俄罗斯将首先修建泰舍特-纳霍德卡管道的中国部分,从而结束中国与日本之争。
根据最近的公告,这条输油管道将从泰舍特到斯科沃罗季诺(Skovorodino),离中国的满洲里火车站只有60公里。
建成以后,每年将有2000万吨石油运到中国的大庆,另外1000万吨通过铁路运到纳霍德卡。这条输油管道的一期工程预计将在2008年结束。工程完工以后,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输油管道将每年为中国提供3000万吨石油,从而使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至少减少20%。
除了这两条已经确定的石油管道,中国也在考虑建设新的石油管道,以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云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提出:修建中国-缅甸输油管道。
根据这项建议,这条输油管道将从云南省的省会昆明到缅甸的印度洋港口实兑(阿恰布),直线距离大约1250公里,与目前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运油路线相对比,这意味着可以缩短2000公里,而且只需要20亿美元。目前已纳入到国家“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的四大输油管项目之一。
除了输油管道,中国政府也不断努力增加国内的油轮来运输进口石油。根据报道,为了增强国家的石油运输安全,中国政府计划投资100亿美元,以使国内油轮能够运输5000万吨进口石油,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50%。随着进口的增加,国内油轮运输的石油将在2010年达到7500万吨,到2020年达到1.3亿吨。 (21世纪经济报道) (C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