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时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湖南高考体育加分丑闻追踪:学生家中要有实力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6-16 16:47: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福建,特别是厦门需要阻击的是那些出口转内销的假港澳生,假华侨生!我多年带毕业班,总看到一些学习成绩很差,且平时不肯努力的学生最后摇身一变成为外籍学生,以低于同年录取分数线一大截的分数上了名牌大学,而许多学生却以一分之差与这些名牌大学失之交臂。这公平吗?”一名教师留言说。

加分保送成为产业

听说过高考加分产业吗?知道一个归侨子女加分证明卖多少钱吗?一个学科竞赛获奖者要投入多少时间吗?多少培训机构获利呢?”有人这样反问。

由于许多项目与中考、高考保送、加分挂钩,形成了与此相关的产业链,且经久不衰。

奥赛培训班的广告铺天盖地,奥赛书籍几乎在每一个校园附近的书店琳琅满目。有读者反映,因为武术可作为体育特长加分,湖南一些武馆的教练也走俏。

内蒙古大学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副教授张汝琦做起了一夜成为“百万富翁”的美梦。他在当地办起了“信息学奥赛辅导班”。张教授和辅导班另一名工作人员向学生家长提出:每人交3.5万元,其中5000元是辅导费,另外3万元是“活动经费”,用于辅导班的接待、公关活动。并向家长承诺:如果选手能“走”(指竞赛获奖被大学破格录取),这些钱不退,如果“走”不了,退还3万元活动经费。

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主席杜子德认为,但凡和利益挂钩太紧密的竞赛必然会出现异化。要防止奥赛变味儿,就必须让奥赛成绩与高考保送脱钩,而现在到了脱钩的时候了!

2月16日上午,在中国物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十次常务理事会上,有关领导通报:自从每年一次的全国竞赛与高考保送挂钩以来,中国科协不断接到全国各地的举报,反映在竞赛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尤其是2005年中学生信息竞赛内蒙古赛区发生了受贿事件。经过中国科协书记处批准,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向国家教育部正式提出,全国中学生五学科竞赛与高考保送资格选拔工作脱钩的要求。

制度设计上的漏洞致使保送加分政策执行中频暴问题

“体育特长生加分弄虚作假,这在10多年前就是公开的秘密,当时有的人在运动场边将一个装有2000元的信封送给考官就可通过测试。有关部门没引起重视,越搞越严重。”湖南省株洲市一名中学教师告诉记者。

他分析说,社会不正之风无孔不入,教育界、体育界也不可能成为一片净土。

因为加分保送的操作权掌握在某些部门手中,结果就滋生出很多问题。比方说,三好学生加分,原本是鼓励中学生全面发展,结果因为“认证权”集中在少数部门的少数人手中,又缺乏监督,最终失去公正性而饱受社会各界质疑。

根据《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二级运动员称号的审核、审批权在地(市)一级体育行政部门。即便如此,也不是没有控制机制,按照管理办法要求,二级运动员要由县(市)审查,报地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从湖南省一些地市发放二级证书的情况来看,大权独揽,缺乏监督,正是导致证书滥发的原因之一。

记者注意到,在湖南省常德市,根据该市给省体育局提供的汇报材料来看,该市办理二级运动员证书不仅存在该局审批二级运动员证书未经县(区)级体育部门审核,直接由该局审批的问题,也存在个别项目降低了办理条件的问题。

用湖南省体育局一名官员的话说,对于地市体育部门发放二级证书,省体育局基本无权过问。“即使地市级体育行政部门因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错误等级称号授予的’或者‘不按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期限审批授予等级证书’等,对他们的处理也应该由国家体育总局进行。湖南省体育局在此次测试前,作出要求自查自纠,并派员亲赴被举报地娄底市调查,已是非常情况下的紧急措施,只能事后再向总局汇报,严格来说是不符合程序的。”

常德市体育局在今年3月以前,二级运动员证书审批由该局竞训科独自办理,在3月以后才实行竞训科初审,主管领导审批,局办公室审核的办理程序。由于之前缺少监督环节,也导致有的二级运动员证书未严格按标准办理。

从湖南省各地市体育局自查自纠的情况来看,加分保送政策异化原因远非“腐败”所能言尽。就拿常德市来说,该市体育局有权审批二级运动员证书的干部还“存在错误认识”,换言之就是地方保护主义。还有人认为,如果严格执行二级运动员等级标准,就会减少该地区学生参加省统一测试的人数,该市学生可能“吃亏”。

这种加分保送的地方色彩在长沙市也有反映。该市体育局反映,有兄弟地市的体育局给在长沙就读的学生批证的情况。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北京国企工资增长过快将受监控
下一篇文章38名劳工状告日本企业今宣判 日企质疑日本侵华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