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时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楼市调控:重锤变“空调”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6-15 14:54:05 来源:南方报业网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楼市快评

炸薯条本就不准备硬到底

所谓炸薯条,说的不是“十五条”的谐音,而是刚出炉的时候又硬又脆,但放久了就变软的东西。

当“国十五条”刚出台的时候,就已经有民间的声音指出:“国十五条”不能硬政策软着陆,得出实效要看落实。但随着沈建忠对90平方米和70%的
重新阐释,这一愿望看来又要落空了。

根据沈建忠的解释,当时引起市场震撼的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变成了建筑面积100-105平方米。如果说到了这一步,“国十五条”只是“微软”,那项目比例70%解释为地区总量比例70%,就是“相当”软了。

令人困惑的是,套型建筑面积本不是一个老百姓熟悉的名词,前有建筑面积,后有套内面积,为什么政府公布的时候要选套型建筑面积?另外,“国十五条”中“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为什么不明确用“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总面积”,而要采用“商品住房建设”这一模棱两可的词呢。

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薯条本来就不准备硬到底。所以留了很多气孔受潮。最令人担心的一个气孔是:具体到各个楼盘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占多少,要看各地区的实施细则。不知“国十五条”又会受哪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软化。

■疑问

90平方米面积调控变“软”

近日,建设部房地产产业司司长沈建忠对房产新政中“90平方米户型占70%”一条首次透露出官方解释。尽管还未被最终确定,但却仿佛给出一个信号:大户型与中小户型的分水岭可能要大于9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

根据沈建忠的解释,90平方米指的是套型建筑面积,那么换用建筑面积表示,大约为100-105平方米。由此看来,这一调控政策在最后要落地的时候,已经比较接近前两年建设部关于“豪宅与普宅”的分水岭——120平方米。如果各地还有调节空间,这个大户型与中小户型的分水岭会不会还要提升?那么,这还算是中小户型的概念吗?正在因此而“肉痛”的发展商还会痛吗?被视为最有力度的调控还是一场暴风骤雨吗?

70%比例松口,堤坝决口

沈建忠的解读指出,“90平方米及70%”是针对整个地区的总量而言,该信息在广州业界中引起一阵“骚动”,有人称看到了政策的松动,有人称这是一个突破口,也是各地方政府制定具体落实细则的一个“参照”。

从字面上理解,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大指标”来解释,也是说得通的。比如在一定时间段内,城市的总建筑面积指标为定量,规划部门只要按照地段及需求人群购买需要来安排产品的话,全市的户型面积90平方米以下单元占总量70%,即可。也就是说,在某些偏远地区或适合建造豪宅的项目,完全可以突破“90平方米、70%”这个紧箍咒的,只要全市协调好便达标。

105平方米还是中小户型

从事保险业的许小姐认为,他们一家三口是换房才考虑至少需要100-105平方米的住房面积,但这个面积范围的户型应该不能算是中户型。因为像这样的面积,一般都可以做到大三房。在银行工作的万小姐认为,若单价为6000元/平方米,那么一套100-105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子就要比之前理解的9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子多支付6万-9万元,这已不是符合普通买家的中小户型和中低价位住房。

一位业界人士对如此设定户型分水岭也表示不赞同。他提出,国家两年前提出的普通住宅与豪宅的分水岭就是12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如果100-105平方米的中小户型与120平方米的豪宅起点之间只相差15-20平方米,那100-105平方米还能算是中小户型吗?

■业界声音

调控重拳走向科学化

广州业内人士存在的第一种声音认为,“国十五条”中杀伤力最大的一记重拳,在相关部分官员的解读下有了明朗且科学化的方向。

发展商认为,如果是70%是针对单一楼盘的话,将造成千盘一面、产品分类同质化,发展商不需要也无能对某一地块的目标人群及产品定位作出细致、准确的判断,因此会导致规划混乱、回退到计划经济时代,市场需求与市场供应严重脱节,那么这个政策可能是“瞎指挥”。

而70%是针对地区或城市来说,则有相当的科学性,政府又回位到了“指导”的职能位置上,从一个城市或地区统一的大局出发,对城市功能的规划有明确的指导,这部分职能其实体现在对地块容积率的制定上,“国十五条”出台后,估计这种指导会更细致些,因此“70%针对地区”是对的,为将来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更科学、有序的局面。

满堂红市场总监龙斌表示,按照建筑面积105平方米以下占七成,那么将来70%的住房将属于中户型而不是中小户型,政策的调控作用就不如之前的剧烈,对开发商的冲击将会小很多。不过,这会使得房源供应结构平缓过渡,对房地产市场是有利的。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南京副市长痛斥看病贵 称自己治感冒花费4千
下一篇文章南方周末:建议废除腐败官员死刑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