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时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国研中心推出税改框架:不动产税率0.3%-0.8%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5-30 14:00:4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同时,课题组分析,耕地占用税主要目标是保护耕地,但实际上与土地出让金存在重复,耕地占用税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还有,在不动产的流转(交易)环节,现在存在契税,这是一个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税种。因此,课题组认为这个税种以不做变动为宜。

但是,在这个环节同时还存在印花税,这个印花税跟契税是明显冲突的,这个应
当在国家总体税制改革当中解决。

另外,课题组认为,拟议开征的遗产税和赠与税,这也将成为不动产税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住宅征不动产税?

相对于技术层面的税率和税种设置,不动产税最牵动人心、也是争议最多的地方是,哪些不动产需要征税,哪些不需要征税?

课题组按税收效率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政策调控原则、普遍纳税原则,对于六类不动产对象给予是否征收的判断:

一、国家机关、各级政府、人民团队、军事、外交机构等享受不动产免税。

“这主要从效率原则出发来考虑的。”课题组成员、国研中心专家王晓明解释。他认为,对政府机关,各级政府不动产征税,征税的对象和支出对象是同一主体,开征不动产税不能增加不动产税净收入,只是增加了额外的评估和管理成本,“就是俗话所说的左手倒右手。”

二、宗教寺庙、慈善机构、公园、博物馆、名胜古迹、社会公益性组织等拥有的用于增加社会公共福利的不动产免税。

原因是这些机构的不动产没有明确的受益个体,或者说受益人主要是公众,应该受到社会政策的鼓励。但课题组强调,在宗庙寺庙、公园、博物馆等地设立的经营型不动产不应该列入不动产税的减免范围。

三、城市基础设施所用的不动产和政府出资建设的廉租房应纳入征税范围。

“使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更好。”王晓明分析原因时称。

四、营利性的工商企业法人拥有的不动产全部纳入征税范围。营利性的工商企业法人所拥有的不动产,税负能力较强,拥有不动产权明晰,适合作为不动产税的征税对象。

五、农业用地和农民自用房暂免征收不动产税。课题组认为,目前阶段对于农业用地和农民自住用房,暂免征收不动产税,符合我国的国情。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不动产税改革的最终方向也应该是实现城乡统一的不动产税制。

六、城镇居民住宅全部纳入征税范围,但允许扣除一定的免征额。

有关专家认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居民所购买的房产,既不是投机,也不是投资的目的,而是基本生活住房,就是将城镇居民住房纳入不动产税,会加重普通人生活负担。

对此,课题组具体设想是,允许一个家庭中每人有20到30平米的免税住宅面积,或者是允许居民住房在价值评估后从评估价值中按家庭人口数乘以人均免税额的方式,扣除一定的总体免税额,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

相对课题组对不动产税征收对象的全面设定和思考,贾康则认为当前切入点的选择更重要。

贾康称,开征不动产税应首先在出租房、易掌握信息的别墅和高档公寓入手,“可使不动产税改革平稳进行。”

六类不动产征收对象区别对待

一、国家机关、各级政府、人民团队、军事、外交机构等享受不动产免税。

二、宗教寺庙、慈善机构、公园、博物馆、名胜古迹、社会公益性组织等拥有的用于增加社会公共福利的不动产免税。

三、城市基础设施所用的不动产和政府出资建设的廉租房应纳入征税范围。

四、营利性的工商企业法人拥有的不动产全部纳入征税范围。

五、农业用地和农民自用房暂免征收不动产税。

六、城镇居民住宅全部纳入征税范围,但允许扣除一定的免征额。


相关新闻:开征不动产税让富人成为个税主力军

龚华基委员提出提案:富人应该承担上缴国家的大部分个税义务,这样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或其他方式对弱势群体的收入再分配。

收缴的税款可以加大对各项福利事业的投入,比如用于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本建设的投入等,逐渐缩小城乡差别。

“有些人光房租年收入就可以有好几百万。”他表示,要拉大个人所得税的调控比例,开征不动产税和遗产税,以此减少“食利阶层”。  (C001)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英国首相布莱尔私宅发现无名尸体
下一篇文章北京30余人大闹法院 两名组织者被拘留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