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时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大坝浇筑到顶没有查出一条裂缝 三峡百年梦圆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5-21 17:36:31 来源:中国青年报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大坝是混凝土重力坝,一般恐怖袭击和常规武器造成大坝溃决几乎不可能。”他说。所谓混凝土重力坝,是依靠坝体自身重量来抵抗上游水压及其他外荷载并保持稳定的坝,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利用常规武器的恐怖袭击不可能造成大坝全面溃决。

  “应对核战争,主要是通过放空水库来应对。”他说。三峡大坝有11万立方米/秒的特大泄洪能力,能在三四天内放完水库145米高程以上的220亿立方米蓄水

  为应对最坏情况,三峡工程在设计阶段曾做溃坝试验,模拟在大坝突然溃决的情况下,对下游平原地区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区域仅限于宜昌以下江汉平原的部分地区,并不会对广大的中下游地区造成巨大影响。

  埋设在大坝里的一万个监测仪器时刻监测三峡大坝安全,读取的数据表明,三峡挡水建筑、闸门等各项指标均在设计范围内,大坝性能非常安全。

  “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135米以来,三峡库区监测到大小地震上千次,最大震级为里氏三级。”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5月17日对媒体表示,这些地震都在可抵御范围之内,没有造成地震区域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更没有影响三峡大坝安全。

  他说,在三峡工程论证期间,曾将地震作为重大课题进行调查、论证,并作了充分考虑。

  三峡坝区地壳相对稳定,远离活跃的板块边缘。历史上,三峡工程所在地的最大地震为6级多一点,而三峡大坝按照7度地震标准设计,按照8度地震标准设防,三峡工程蓄水后地震数量有所上升,但即使发生地震也不会影响到大坝的安全,不会影响三峡水利枢纽的正常运行。

  名满天下的白帝城位于三峡的起点——夔门旁,蓄至更高水位后,它将成为江中孤岛,所在山体已经被束上了巨大的稳固保护“腰带”,以避免发生山体坍塌,这项坍岸护坡治理工程耗资1113万元,已竣工验收。

  三峡库区已有多处实施了这样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在三峡工程施工前,已查明在三峡库区共有各类崩塌、滑坡体2490处,在三峡库区5300多公里岸线中,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库岸总长440多公里。库区蓄水达到135米以前,已投入了140亿元人民币以防治三峡库区地质灾害。

  三峡大坝建成后,三峡库区将蓄水至156米。为确保蓄水目标的实现,库区195个紧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在4月中旬全面启动,为此,将继续投入80亿元。

  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院士说,三峡大坝可以长期使用,不会因为使用年限久远而拆除。作为水利枢纽建筑物,三峡大坝不像桥梁、房屋那样有使用年限,它可以长期使用。只是使用年限较长,三峡大坝表面会出现碳化,但这可以进行技术修补。

  他表示,随着科技日益发达,中国对三峡大坝的维护技术也将越来越先进,中华民族子孙后代有能力把三峡大坝保护好。

  本报三峡坝区5月20日电

  移民:三峡移民有望得到后期扶持

  本报记者 田文生

  三峡工程竣工时,搬迁人口可能超过120万——世界上百万人口以下的国家有20多个,三峡移民,比这些国家举国搬迁的量更大。截至今年3月底,已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12.78万人。

  这一世界级难题的目标是“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前,后两者的挑战日益显现。库区产业空虚化成为困扰三峡库区的巨大阴影,整个库区城镇居民失业率平均为11.56%,外出打工是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去年,库区中心区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工资性收入的92.4%。

  三峡库区是全国重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19个县、市、区中有12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多自我发展能力弱;而在工程是否上马的多年论证过程中,库区极少投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极少进行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发展相对停滞。

  移民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工作重心也开始从移民搬迁安置为主转移到移民搬迁安置与安稳致富并重上来。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十一五”期间,要逐步推动库区工作重心向产业发展转移。

  三峡移民有望得到后期扶持。国务院三峡建委副主任、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5月19日表示,国家计划对所有大中型水库的全部移民进行后期扶持,已搬迁的“老移民”将在搬迁后的20年内得到经济扶持,以后搬迁的“新移民”将从搬迁之时起得到扶持,以分享建电站带来的实惠。本报三峡坝区5月20日电

  旅游:已有近10万人上坝参观

  本报记者 田文生

  三峡坝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在坝区制高点——坛子岭,可清楚地鸟瞰大坝全貌。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建设部调查称北京等三地房价上涨过快
下一篇文章德国总理今访华“投石问路” 中德将签一批协议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