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朱效民说,靠弄虚作假捞钱的学术行为危害巨大。第一,会对国家本来就比较紧张的科研经费造成损失和浪费,干扰国家科研方向的部署和实施。
第二,不仅会对科学界的形象和信誉造成严重损害,败坏学术风气,还会阻碍中国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这就如同不遵守体育比赛规则就不可能有真正公平的竞争,进而提高项目整体竞赛水平一样。
第三,国内外多次公众态度调查显示,公众对科学界的印象得分几乎总是最靠前,科研人员是社会精英,也是科学思想和精神的传播者和教育者。如果学术不当行为屡禁不止,在破坏学术生态的同时,还有可能向社会传播渗透,甚至造成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
第四,对其他严谨踏实工作、平等参与竞争的科研同行不公平,他们中的一些研究工作和成绩,因为不正当竞争而得不到承认,一些本应该得到资助的项目会因此被耽误,甚至永远失去机会,因为优先权对于科学创新至关重要,一旦别人首先做出了成果,再重复研究将毫无意义。
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苦心钻研
对于屡屡出现的弄虚作假申请项目的现象,朱效民说,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对科学界学术不当行为的防范和处置基本上是由科学界、科研机构自身进行的,各个科研机构所采取的措施和办法不尽相同。
朱效民认为,学术不端行为在发达国家也时有发生,近年来在我国愈演愈烈,主要是因为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
从制度方面讲,我国现代科技体制移植于西方,发展历史较短,制度建设仍有许多不健全、甚至扭曲的地方,比如科研领域里的官本位现象。同时,现代科技已广泛渗入到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公民 生活质量等各个领域,对科技发展的资助和需求也空前庞大、多样化,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科研制度建设与西方科技发达国家相比,落后很多,难以适应其发展的复杂性和广阔性。
从环境方面讲,作为后进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奋力追赶状态,经常伴随着一种焦躁情绪,对科技的期望基本集中在其带来的现实收益上。
“当前上上下下对科学研究的态度更是急功近利,寅吃卯粮,科研成果拿来就得管用,须立竿见影,特别是基础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十年磨一剑’的从容氛围已经荡然无存。浮躁功利的土壤,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苦心钻研,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不断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c004)
作者:李健 责任编辑:尽语
下一篇更精彩:德国议员提出取消对华援助引发政界大讨论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