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大饭店火爆小饭店也不冷清 年夜饭吃好难订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7-1-31 10:23:05  来源:新华网 

 大饭店预订火爆,小饭店也不冷清;星级宾馆比去年涨了三五百,大排档价格也比预想的贵;在家吃虽实惠,但下厨又太辛苦……

    一顿年夜饭,吃好怎么这么难?

    》》》预订火爆

    早在去年10月中旬,杭城各大酒店和知名餐馆的年夜饭包厢就告罄,而这几天年夜饭预订掀起了最后一拨高潮,很多餐厅的大厅也已一桌难求。据了解,现在一些景区的饭店和情调精致型餐厅还有少量余位。

    年夜饭一桌难求

    今年杭州星级宾馆纷纷抬高年夜饭门槛,一涨就是三五百元。索菲特西湖大酒店推出的年夜饭大厅2888元/桌起,包厢则为3888元/桌起,每桌价格比去年同期涨了300—500元。之江度假村年夜饭最低标准也从1080元上调到1580元。萧山宾馆2006年除夕年夜饭最低为1380元,2007年则提高到1880元。尽管这样,星级宾馆年夜饭还是被抢订一空。

    相对而言,今年社会餐饮年夜饭价格基本上比较平稳,像张生记、麒麟阁、伊家鲜、口味堂等餐厅10人左右的大桌最低消费维持在千元左右,一些情调餐厅、商务餐厅也同样放低身价做传统年夜饭,比如金玲珑年夜饭人均消费168元,名家厨房年夜饭大桌也是1288元起价。

    张生记总经理干卫东说,自从10月初开始接受年夜饭预订后,短短10天时间,总共340多桌的年夜饭就被抢订一空。外婆家湖墅店还没有开张,包厢和大厅就被订光了。”

    年夜饭吃到千岛湖

    年夜饭持续火爆,饭店和客人开始有变招。杭州学院路上的集锦饭店这几天正在赶工把一楼的客房改成临时用餐包厢。餐饮部经理毛建德说:“一到年三十我们的餐位就供不应求。所以我们决定把一楼12个客房临时改成包厢,现在这些还没改装好的包厢都已被预订光了。”

    “我前两天打了一圈预订电话,根本订不到餐位。后来跟家里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一家人自驾车到外地边度假边吃年夜饭。”俞先生说。他订了千岛湖开元度假村的年夜饭,享受完那里的鱼宴年夜饭还可以在湖景房里休息一晚。

    千岛湖开元度假村目前已有十三桌年夜饭都是被杭州客人订走的,占总数1/3。饭店也正是看中了这种商机,推出了“年夜饭+房间”的组合套餐。每桌消费满1880元便可以获赠豪华标间或豪华单间一间,酒店还为家庭客户提供价值3880元的“度假+年夜饭”大礼包,包括1280元年夜饭一桌,价值1080元的家庭湖景房当晚4间和价值258元的当地特色礼品4份。

    去年1月中旬曾有一份对预订年夜饭的统计,杭州市年夜饭预订达11202桌,其中杭州城区有近9500桌。以每桌10人计,杭州在外吃年夜饭的大约有10万人,而这个数字每年都在递增。

    正应了这个大趋势,今年大饭店推出的年夜饭菜单多了很多家常菜。而路边一些小饭店也瞄准了除夕夜的大商机,推出具有小店特色的年夜饭,价格虽然比大饭店便宜一些,但是也有超出1000元的定价。

  菜品开始平民化

    杭州人去酒店吃年夜饭是从1997年开始风行的。口味堂总经理朱军回忆说,当时10人一桌的除夕套餐起码要1500元,而现在很多餐馆普通年夜饭的定价都在1200多元,与10年前相比,可是便宜了不少。

    10年前去饭店吃年夜饭是有钱人享受的事情,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愿意到饭店去吃年夜饭。卢女士说,到酒店吃年夜饭,当初是为了省事,现在已成为一种习惯。

    和以前比,现在的年夜饭菜单也更加平民化,越来越多的家常菜重回除夕餐桌。张生记的“年夜饭菜单”上,腊笋目鱼头、片儿川千张包等很家常的菜现身“榜单”。总经理干卫东说,“现在很多家庭都想要一种家庭吃饭的氛围,这些家常菜的点击率都很高。”麒麟阁的王斌告诉记者:“我们在沈半路上的麒麟老饭店今年还推出土菜年夜饭,套餐688元起,有好几档可选择。”

    大排档抢食年夜饭

    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把自己的年夜饭办到饭店里去,这让一些原来做家常菜的小饭店也看到了商机。百井坊巷的小厨师、新华路的桐山村农家野味菜等等原来定位为“大排档”的特色店,也都大张旗鼓地推出了年夜饭。

    这些饭店布置简单,没有大饭店的豪华装修。菜的出品也没有大饭店那样考究。不过和大饭店比,他们的价位相对要实惠一些,价位大致在588元—880元之间,不过也有比较贵的,像小厨师10人桌的定价有880元和1188元两个档位。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香港著名游泳教练被指七度非礼女童 大喊冤枉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