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中国最大规模县乡换届展开 决定国家未来走向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7-4 9:59:15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根据宪法、选举法的有关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时间的决定,全国县乡两届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将于今年7月1日至明年底在全国陆续开展。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对此评论说,“动作之大、意义之远、影响之深为历次罕见。”

一场在新中国历史上涉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换届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来自全国人大的消息说,从今年7月1日至明年12月31日,全国县乡两级人大将完成换届选举。在更早时候,全国县乡两级党政换届也已开始。而这仍只是中国当下正在进行的大换届的一部分。在中共十七大召开前夕,中国地方各级党政、人大都在进行一场空前的人事大调整,这一大换届被视为将决定中国的未来走向。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就此评论说,“动作之大、意义之远、影响之深为历次罕见。”

新时期,大换届

这次县乡人大换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同步进行的第一次。2004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和地方组织法修正案,将乡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加之早在1979年选举法就已将直选范围扩大到县,使得县乡人大首次同步换届所涉及的人数达到空前的纪录。

全国人大公布的消息说,此次县乡人大换届涉及到9亿选民,其中仅乡级人大选举就涉及到6亿人。

为此次大换届顺利进行,中央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和安排。

1月,中纪委和中组部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集中通报了一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案件。此前,中纪委书记吴官正表示,“对跑官要官的官员,不仅不能提拔重用,还要严肃批评并记录在案;对买官卖官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

同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市、区、旗)党政正职队伍建设的意见》。

5月中旬,中纪委、中组部发出《关于在地方党委换届工作中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的通知》,要求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

除上述部署之外,此次县乡党政换届,科学发展观成为对干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的最基本原则。中组部部长贺国强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公认原则,不断扩大和完善群众参与干部考核、任用工作的渠道与途径,进一步落实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新选举、新体系

2003年4月,经30多名居民的联名推选成为深圳市罗湖区惟一居民推荐候选人的肖幼美,将自我介绍做成海报张贴到选区。这在当时曾引起极大争议。在广东本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中,这种争议被广东省人大的《广东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10多年来的首次修订所解决。修订草案首次确认:“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可以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这一规定,确认了选民进行自我宣传的合法性。

此外,本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还力图通过下述一些举措进一步完善民主程序。

在此次选举中,进一步明确了直选、无记名投票、差额等选举原则;并明确规定,贿选当选无效。而对一些具体的问题也予以了一定的操作空间。譬如城乡人口不同比例确定选举代表名额的问题。按照《选举法》规定,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为四比一。但是,2005年11月2日至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在山西召开的关于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调研片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副主任许安标即表示,法律已经明确规定,在一些农民人口比例并不太高的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农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同镇或者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可以小于四比一,可以是三比一、二比一,也可能是一比一。

进一步加强民主的做法在这次县乡党政换届过程中也同样明显。中共江苏省委要求所有乡镇在换届工作中实行党委书记候选人公开推荐制度。浙江、四川等地使用问卷调查、入户调查、网上调研、座谈会调研等多种手段,由群众给干部政绩打分。江苏东海县在推行领导班子成员实绩听证考核制度后,有8人因听证排名靠后被改任非领导职务。

上述种种措施,正是试图克服党政换届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在今年4月《学习时报》所登载的一篇针对市县乡镇换届干部的调研报告表明,具体到换届,在竞争优势指标选择中,“领导器重”和“在单位人缘好”排在第一、二位,“有成绩”和“有关系”排在第三、四位。而在换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中,“跑官要官”排在第一、“暗箱操作”排在第二、“拉票贿选”排在第三;有88.4%的干部认为每次换届中都存在个别异常活动。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malan

作者:何忠洲  责任编辑:春春

下一篇更精彩:第一趟长途客运列车抵达拉萨(组图)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