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国产歼-10战机试飞创造出“零坠毁”的世界奇迹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7-1-16 10:35:03  来源:新华网  

200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视察空军某部时,亲切接见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李中华。新华社发(谭超摄)

这是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李中华(2006年11月14日摄)。 新华社发(谭超摄) 

新华社发(谭超摄)新华网西安1月14日电(记者 孙茂庆 徐壮志)惊雷般的轰鸣声划破西北大漠上空,一架架歼-10飞机突出云层,排成战斗队形……

200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视察空军某部时,亲切接见了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李中华,称赞他“你的事迹很突出,也很感人。你不愧是思想、技术双过硬的新型高素质试飞员,不愧是我军飞行员的优秀代表。特别是你牢记使命、为国奉献的政治觉悟,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临危不惧、勇攀高峰的英雄气概,值得全军学习。希望你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为祖国为人民为军队再立新功!”

李中华走下国产歼-10战斗机

○东方天际,一架架喷绘着“八一”军徽的国产新型战机横空出世

○中国新鹰,一次次惊险的腾跃,都与一名英雄试飞员连在一起

○李中华,他与我们伟大的民族同名,他为中国航空事业奋飞

隆冬,阴霾满天,风雪欲来。西北某机场,一架国产最新型第三代战机直刺苍穹。

滑跑,风驰电掣。起飞,拔地而起。战机忽而在高空穿云破雾,忽而在低空接连横滚……迅猛,如苍鹰;舒缓,似白鹤。地面监测屏幕上,一串串精准的试飞数据,像亮晶晶的瀑布飞流直下……

李中华在新一代国产苏-27战斗机内准备起飞

谁有这般高超的驯鹰本领?一位航空专家颔首微笑:“肯定是他——李中华!”

这,只是李中华18年试飞生涯中再寻常不过的一次飞行。18年来,他胸怀挑战飞行极限的凌云壮志,在万里长空创造了一个个惊世传奇。

200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视察空军某部时,亲切接见了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李中华,称赞他“你的事迹很突出,也很感人。你不愧是思想、技术双过硬的新型高素质试飞员,不愧是我军飞行员的优秀代表。特别是你牢记使命、为国奉献的政治觉悟,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临危不惧、勇攀高峰的英雄气概,值得全军学习。希望你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为祖国为人民为军队再立新功!”

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李中华(左三)与同事畅谈飞行感受(2006年11月3日摄)。

李中华激动地昂起头,注视着天边———

那,是一片深邃的浩宇、无垠的苍穹……

大漠上空,他冒着飞机随时可能解体的危险,突破国产歼-10战机低空极限速度———

“科学家为研制新战机熬白了头,部队的战友们盼新战机盼红了眼,就是拼上性命,也要尽快把新战机飞出来”

某年冬日,戈壁大漠某机场。

李中华和试飞团团长张景亭(右)在飞豹战机前

“啪!”一发绿色信号弹升起,李中华驾驶一架国产歼-10战机腾空而起。该型战机定型试飞中最危险的科目———“低空大表速”试飞开始了。

这种战机,是我国第一型自主研制生产的第三代战机,中国航空人为之奋战了20年,几乎耗尽一代航空设计师的心血。数年间,李中华和战友们承担了数十项极限试飞任务,对数百个课题、数千个参数,进行上千架次的试飞检验。

当时,定型试飞已接近尾声,剩下的几个项目,都是重中之重、险中之险。其中,李中华又承担了“低空大表速”这个最危险的科目。

这是一项检验飞机结构强度和颤振特性的试飞。疾风闪电般的瞬间,隐藏着许多令人心悸的“一旦”———

一旦发生险情,速度超出了弹射救生范围,来不及跳伞;一旦飞机强度不够,高速气流就会把飞机的蒙皮撬起、双翅压扁;一旦飞机发生共振,转眼就可能七零八落。国外新机型试飞这一科目时,摔掉的飞机不下数十架,多次发生飞机空中解体的惨剧……

更让人揪心的是,一旦失败,试飞员摔的将不仅仅是一架战机,很可能导致一代新型战机研制的前功尽弃。在世界试飞史上,由于机毁人亡原因不明,导致新型战机“下马”的先例屡见不鲜。

一时间,300多人的科研队伍浩浩荡荡挺进戈壁,中国试飞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会战打响了。

和战友一起走下“山鹰”教练机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傍晚,戈壁滩上,一个农家小院炊烟袅袅。沙葱、羊肉、烤土豆、军用罐头摆在白茬木桌,辛烈的“汉武骄子”酒浆斟满粗瓷杯……这天,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和空军装备部领导为李中华试飞壮行。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日美军演模拟钓鱼岛冲突:F-15不敌歼-10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