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我国稀土累计探明工业储量居世界首位。但一些专家在接受记者时指出,因稀土资源乱采贱卖,我国的资源优势正在“缩水”,必须尽快完善稀土资源保护与开发制度,打好这张王牌。
资源战略:科学合理开采
随着国外稀土勘探获得进展,我国所占比例不断下降。 据包头钢铁集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晓铁介绍,目前业内比较认可的是,世界累计探明稀土工业储量约一亿吨,我国为5200万吨左右,仍居世界首位,但比重已从70%左右降至50%多。
我国稀土资源自开发以来正迅速减少。据包头稀土研究院原院长马鹏起介绍,白云鄂博目前累计探明稀土工业储量4350万吨。自1958年包头钢铁公司投产以来,白云鄂博随铁矿采出的稀土资源累计已达1250万吨左右,其中约有200万吨在采选、冶炼及堆存等过程中损失掉,损失率在15%左右,得到利用的仅有120万吨左右,利用率不足10%,其余930多万吨都被排入了包钢集团尾矿坝内。
南方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资源的破坏、浪费也很严重。江西等地利用“浸出法”提取稀土,每吨氧化物需消耗离子型稀土矿高达2000吨至3000吨。
由于前些年稀土价格比较高,致使有些地方无证开采、越界开采和乱采滥挖现象十分严重。“按照目前的开采水平,再过50年,我国将从稀土资源大国变成小国了,稀土资源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徐光宪说。
出口量大增也加剧了我国稀土资源流失。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2005年我国产稀土矿产品产量为11.9万吨,同比增长21%,已占世界总产量的96%以上。去年我国共出口稀土金属、材料和器件等上、中游产品约5.53万吨,比前年增长11.43%。此外,境外企业近年来大规模在我国设厂,仅包头市已有外国稀土企业10多家,其中有些企业收购稀土原料或初级产品后,稍做加工便运往国外,实质是变相掠取我国稀土原料。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稀土储量大国,但其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目前已经被封存起来,美国的钼公司现在也基本停产,转而每年从我国进口大量的稀土产品,存在仓库中。日本多年来一直从我国大量进口初级稀土原料产品,贸易额一直保持在一亿美元以上。
有专家称,目前我国保存较好的稀土探明工业储量仅剩27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储量的30%左右,按人均计算我国已是稀土资源贫乏国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总工程师李东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白云鄂博应该改变目前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同时,把山东和四川的稀土资源保护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科技战略:延伸产业链
稀土是小产业,却是重要产业。专家建议说,要改变稀土科研和应用推广滞后的局面,首先是国家有关部门应真正重视稀土科研和产业化推广工作,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不可偏废,增加稀土科研经费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
第二,国家应选定若干重点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方向,以包头稀土研究院的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为牵头单位,集中人才、经费,有重点地进行联合攻关。由国家科技部牵头,设立稀土科研专项基金,对重点基础科研项目和应用技术研究进行专项支持,对重大基础科研和有前景的应用科研项目进行连续拨款支持。同时,注意收集国外技术信息,以进行跟踪研究。
第三,由国家有关部委牵头,吸纳各界力量成立稀土产业发展基金,扶持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加快稀土下游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围绕稀土磁性材料、贮氢材料、存储材料等高科技产品延伸产业链,如以稀土磁性材料生产各种电机,以稀土贮氢材料生产各种动力电池、电动车等应用产品,以稀土发光材料生产应用器件等等,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培育产业集群。
产业战略:引导行业整合
除冶金、有色等部门设立的稀土企业外,我国还存在众多的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割严重,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市场秩序乱。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稀土办负责人介绍,我国稀土初加工产品产能严重过剩,深加工能力不足。目前世界上90%的彩电粉原料都依赖中国的稀土产品。由于中国产业化水平低,只能出口大量的稀土原材料,由日本和美国加工成彩电粉后再高价卖给中国。
专家呼吁,国家应成立稀土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研究和解决稀土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进一步赋予各级稀土办、稀土行业协会协调的职能,在资源管理、价格协调、企业合作等方面发挥作用。
稀土产业政策也应尽早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稀土办公室主任魏晓明介绍说,目前国内很多行业都出台了较细致的产业政策,但至今国家尚未出台稀土产业政策,导致稀土行业规模、能耗、环保、工艺、审批权、优惠政策等问题无章可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