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海军“萨尔-5”型导弹护卫舰
我导弹被诬炸伤以军舰
西方媒体纷纷制造卖点敏感时刻有意扯上中国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李洛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张继瑶
打 了十几天的黎以战争早被定义成一场地区战争,对抗的双方是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然而,地区战争远没有大国冲突“好看”。凑巧的是,战争刚开始,真主党就用一枚导弹炸伤了一艘以色列军舰。有消息称,这枚威力惊人的导弹“含有中国技术”。部分西方媒体马上抓住了这一卖点,或明说或暗示或夸大,甚至直接把这枚导弹称为“中国导弹”。这让人多少闻到了一些挑拨中以关系、散布“中国威胁论”的味道。
一枚导弹炸出了“中国威胁”
事件发生在7月14日晚8时30分,以色列最先进的萨尔—5型隐形护卫舰“标枪”号当时正在贝鲁特外海执行封锁任务。令以军官兵意想不到的是,十几公里外的岸边突然飞来了两枚导弹。一枚导弹击中了“标枪”号艉部,军舰严重受损,4名水兵失踪,1人的尸体后来被找到。另一枚导弹击中了一艘埃及货轮。7月15日,颇有名气的以色列情报网站“DEBKA档案”在一篇题为《真主党用伊朗导弹袭击以色列舰艇》的文章中,强调“这枚伊朗制造的C—802导弹具有98%的命中率,以方军舰能存活下来,已属万幸”。以色列《国土报》随后发表题为《真主党导弹击中海军舰艇:4人丧生》的文章,它援引以军消息来源称,伊朗向真主党提供的C—802反舰导弹制造了这起事件,“该导弹是伊朗采用中国技术制造的”。
伊朗仿制的反舰导弹夜里秘密部署导弹趁敌放松突然出击
这件事发生后,美联社驻耶路撒冷记者在介绍这枚导弹时使用了非常啰嗦的修饰语,既不说导弹由中国提供,也不光说导弹是伊朗制造的,而是强调“一枚包含中国技术、伊朗制造并提供给真主党的C—802巡航(应为反舰)导弹击中了以色列军舰”。这种说法让人觉得中国似乎站在了以色列的对立面。美国一家名为《NEWSMAX》的杂志在7月19日刊登的《中国导弹制造的恐怖》一文中称,“伊朗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中国的C—802导弹生产技术”。文章的作者查理·R·史密斯甚至还引申到C—802导弹可能涉嫌“使用了美国和以色列技术,对美国舰队形成了明确而现实的威胁”,并警告美国小心“恐怖分子可能利用伪装在普通货船里的C—802导弹袭击美国军舰”。德国《图片报》则列出了黎巴嫩真主党拥有的导弹种类和数量,称排在第一位的是一种射程为120公里的中国制导弹。此外,一些西方权威媒体如英国的《简氏防务周刊》、《泰晤士报》,美国的《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也没忘在相关报道中把中国扯进来。
虽然媒体热衷报道此事,但作为冲突当事方的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却根本没提及中国。以色列总参谋长哈卢茨在7月15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对遇难水兵表示哀悼,承认这是一场“没有预想到的灾难”,但他在讲话中只字未提来袭导弹的所谓“中国属性”。真主党的“灯塔”电视台则在7月14日夜间播放了以色列军舰遭袭的录像,播音员强调真主党用自行研制的武器发起了这次攻击。
C—802与真主党有关?
据《简氏防务周刊》等媒体报道,这次袭击以色列军舰的是伊朗产的“诺尔”反舰导弹,这种导弹是根据中国的C—802反舰导弹发展而来的。总部设在华盛顿的美国全球安全研究所学者说,C—802的中国名称是鹰击—82,是一种可从潜艇、军舰、飞机乃至大型卡车上发射的多用途反舰导弹。它的性能与著名的法国“飞鱼”导弹相当,号称“中国飞鱼”,有效射程为120公里,能在距海平面2至4米的高度巡航。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在巴林设立了第五舰队,有分析称,美国剑锋直指霍尔木兹海峡对岸的伊朗。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提供的数据,为了提高自身的海防能力,伊朗向中国提出购买C—802导弹的申请,双方经过正式谈判,并向联合国常规武器转让中心进行备案登记后,达成了这项交易。1994年至1995年,中国向伊朗出口了80枚C—802导弹及10套发射装置。基于中东军力平衡的敏感性,中国按照本国《军品出口管理条例》的规定,落实对导弹出口的“清单管理”,确认伊朗为该导弹系统的最终使用方,以防止这些武器通过第三方流入热点和敏感地区。英国简氏集团的刊物当年也承认,中国的整个交易过程是透明的,与国际武器交易惯例没有冲突。从2002年11月开始,伊朗航天工业组织自主研发了一种代号为“诺尔”的国产反舰导弹,其技术蓝本参考了C—802导弹。在今年3月底,伊朗举行的“神圣先知”军事演习中,“诺尔”首次亮相,外界才知道它的存在。以色列媒体分析认为,所谓真主党使用的C—802导弹确实是伊朗自行生产的“诺尔”导弹,伊朗向来是真主党的强大后盾,真主党获得这种先进武器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至于说该导弹究竟与中国有多大关系,实在是有些牵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