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军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美国借口保护太空资产 为部署太空武器开路(图)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4-16 16:18:58 来源:tom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10年
来首次对太空政策做出全面修订,授权军方采取“所有适当措施”保护太空资产

五角大楼官员5日表示,布什政府将对10年来的太空政策进行首次全面修订焓泵谰诜乐沟蟹焦セ鞅竟桃滴佬欠矫娴淖饔媒玫酱蟠蠹忧浚拔褰谴舐ジ涸鸸姨兆什踩氖被殉墒臁薄?/P>

借口保护太空资产

美国战略司令部太空与全球打击部门长官安东尼·卢梭称,这项新政将明确赋予军方彻查谁对美国商业卫星发动了袭击的职责。他还表示,最新的政策草案不久将对外公布,而且不排除部署太空武器的可能性。

在“媒体与安全中心”组织的一次论坛上,卢梭上校向媒体透露,这项新的政策要求军方“采取所有适当的措施保护美国太空资产”。他说,“‘所有适当的措施’是一个范围相当宽泛的表述,意即不排除在太空部署武器的可能性,但也没说现在就去制造太空武器。”

目前,尚没有已知的专门设计用来部署在太空的武器,而这也是俄罗斯、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都期待看到的。

卢梭在论坛上还表示,美国总统布什即将对外公布的新的国家太空战略将是现行太空政策的重要改进。而现行的太空政策还是在1996年由克林顿(专题,图库)政府颁布的。

威慑太空敌对势力

卢梭说,“太空新政明确规定,军方的责任将扩大到保护那些并不为美国政府提供服务的商业资产。”他表示,具体就某一次袭击而言,由哪个政府部门做出反应还需看情况而定。让军方直接参与,可以对那些意图破坏卫星的势力形成有效威慑,“因为那些势力现在有能力做到并希望得手后侥幸逃脱”。

目前,美国政府越来越依赖于商业太空公司从事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工作以及提供重要的电信和金融服务。而每年都会发生数万起卫星事故,其中包括可能的袭击事件,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最终被证实是故意盗用卫星服务或者基于政治原因加以干扰。卢梭上校指出,这种事故发生的频率正在上升,军方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以扩充其太空使命。(吴料)

国际反应

俄罗斯正视太空战隐忧

宣称有能力回应在太空部署武器的国家

俄罗斯“闪电”-M火箭被运往发射场。去年6月,携带俄罗斯国防部一颗通信卫星的该型号火箭从普列谢茨克升空后不久坠毁。由于政府的支持力度及本国经济发展等因素,俄罗斯航天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去年总共经历了3次发射失败。

据美国媒体9日报道,俄罗斯RIA-Novosti通讯社的政治评论员安德列·基斯雷亚科夫在文章中说,即将出炉的美国国家太空战略强调了军方的作用,激光和动能武器可能被部署在太空以对付那些可能威胁和阻碍美国卫星运行的目标,从逻辑上讲,这将有催生太空战争的危险。

不首先部署太空武器

担忧的不止是基斯雷亚科夫,关于禁止太空军事化的文献与言论已经很多。早在今年3月初,俄罗斯驻日内瓦联合国办公室特使弗拉里·卢什科宁就表示,俄罗斯反对在太空部署任何武器,因为那将在太空与地面引发新一轮的核导弹及其他武器的军备竞赛,最终推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

然而,俄罗斯国防部部长伊万诺夫去年8月曾表示,俄罗斯有能力“适当回应”在太空轨道上部署武器的国家。伊万诺夫还发出警告说,“俄罗斯在太空为三四十个国家运行商业航天器,假设它们都装上火箭弹,那局面就不可想象了。”

军方互访增强两国信任

今年春天,俄美两国开始采取实质性措施防备太空进一步军事化。3月初,俄罗斯太空部队司令弗拉基米尔·波波夫金应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詹姆斯·E·加特莱特之邀,前往位于加州和佛州的美国战略军事基地访问。一个月后,加特莱特又进行了回访。基斯雷亚科夫在文章中说,如果俄美两国都能保持开放和透明的态度,那么人类除了和平利用太空就不会有其他选择。(吴料)

新闻解读

太空军事化服务于国内政治

宋晓军认为卫星安全论与导弹防御计划相辅相成

本报讯(记者谢来实习记者朱丹)近日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很可能再次以太空安全为由计划部署太空武器,记者就此采访了军事专家宋晓军。他认为,布什政府在这个时候推出所谓“全球打击”计划首先是基于国内的政治需要。

2006年年底,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将如期举行。为了赢得选民,尤其是相关军工集团的支持,因此布什政府适时抛出这项计划。宋晓军说,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国内因素是,小布什当政期间经济表现欠佳,为尽快拉动经济发展,加大军工业的投入也许是种有力刺激。

此外,从国际上来看,中亚一系列“颜色革命”后,俄美关系的紧张也为美国加强军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作者:  责任编辑:阿当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从“中正”到03:中国步枪发展历程回溯(组图)
下一篇文章广州军区炮兵师连续5昼夜进行高强度战术演练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