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军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美国妄称中国“神七”飞船带有浓厚的军事味道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4-13 15:57:02 来源:sohu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4月9日,有国内媒体报道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官员近日表示,承担神舟七号飞船发射任务的运载火箭目前已进入研制阶段,目前新一枚运载火箭元器件的采购与生产工作已经展开,按预定计划将在2008年发射。

自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后,西方国家一直关注中国在航天、太空领域的发展,特别是美国方面多次片面强调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的军事用途,并认为
中国即将具备在太空领域威胁美国的实力。随着神舟七号研制工作的开始,持这种论调的美国一些专家学者更加活跃。

  神舟七号研制工作正式开始

  根据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担负发射神舟七号飞船任务的仍然是“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此前这种火箭已经成功地将六艘神舟飞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术基础。

  该型火箭的总设计师荆木春表示,这一次他们将采用质量更高的元器件。针对前几枚火箭的飞行情况,中国的科研人员还将对这枚火箭进行局部改进,以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

  根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消息,从神舟七号开始,中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互对接等科学目标。整个二期工程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将由“长二F”火箭担任。荆木春表示,在“十一·五”期间,要把载人航天二期工作基本完成,最后完成有人的交互对接工作,差不多还有五六枚火箭发射任务。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也表示,目前航天员们正在进行“神七”出舱行走训练。相关航天专家介绍,与“神六”最大的不同就是“神七”增加了出舱活动,包括行走、操作、拧螺钉、安装设备等项目,均是为今后建立空间站做准备。

  据了解,除航天员训练外,“神七”与“神六”还有两大不同。首先是轨道舱的设计,“神七”航天员将进入太空,因此“神七”轨道舱须设计为“气闸舱”,使航天员在这个气闸舱内卸压为零,再打开舱,走出太空。其次是航天服的设计,这个技术难度相对较大。因为舱外航天服必须具备独立的运作系统,能保护航天员不受强烈的太空辐射伤害,同时为航天员提供气、液、电的供给,以维持生存、工作和通讯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出舱的航天员与这件航天服一起,就相当于一颗小型卫星。

  美称中国空间军事能力有威胁

  虽然中国和美国同为世界上有载人航天能力的三个国家之一,但美国一直对中国发展太空能力抱有戒心。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对中国航天技术可能用于军事领域还一直存有疑虑,因此中美航天合作受到阻碍,美国至今仍未决定是否与中国合作。中国一直认为,双方合作应该能带来互利和双赢。但美方认为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是军民一体,因此担心相关技术合作会对美国造成军事威胁。

  美国智库机构——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理查德·菲舍尔于3月22日发表报告,再次对中国航天技术的军事用途说三道四。

  该文章称,“来自国外的技术已经从本质上帮助中国实现了无人和有人的空间领域军事雄心”。中国有人操纵的太空计划由解放军总装备部负责,而总装备部隶属于中央军委。中国的外交部门经常痛骂美国向外太空转移并使外太空军事化。不过越来越明显的是,中国正在研究和开发能够对地面军事活动提供帮助的空间系统,而且中国正在准备发展外太空进攻和防御的战斗能力,其中可能包括有人操纵的军事任务。一些消息显示,解放军总装备部将会领导建立中国的“空间部队”。

  文章还宣称,中国目前已经非常重视用于面向太空范围的发射载体方面的发展和投资,这些载体都是以液体和固体燃料的战略导弹为基础,而且中国也已经在其国内卫星计划上做出重大投资。在卫星计划和载人太空计划中,中国也寻求了俄罗斯和欧洲的技术支持。除了参加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计划之外,中国也对美国的GPS导航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导航系统进行了研究,并且投入了大量经费发展建立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文章称,足够多的迹象已经表明,中国将会积极利用此前完成的所有无人空间测试任务和两次载人空间行动带来的成果,特别是“神舟”系列空间计划,都可能含有特定的军事任务。中国的“神舟”太空舱技术与俄罗斯有相似之处,有消息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两国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合作。与俄罗斯Soyuz太空舱技术相比,“神舟”太空舱外型更大,也进行了高度的改进。中国和俄罗斯显然计划在未来开展更大规模的秘密空间技术合作项目。从神舟一号至神舟三号,都携带了监测电子信息/信号的装备,而从神舟四号至神舟六号都携带了光电摄像装备,其中神舟五号至少携带了两部光电摄像装备,而神舟六号很有可能携带了一部光电摄像装备。至于未来的神舟七号将会携带何种军事设备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军事用途将会增加。到2010年,中国很有可能会发射一个小型的“空间实验室”,为2011年到2012年发射“空间站”做准备工作。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作者:  责任编辑:阿当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台军预演陈水扁被解放军生擒或者直接“斩首”
下一篇文章联合国:中国维和部队是一流 望今后多参与活动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