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中国水雷战专家称反水雷是世界海军永远的难题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12-15 11:28:32  来源:中国青年报(北京)  

张京,在国防大学从事海军战略问题及国家海洋安全问题的研究和教学,曾在海军潜艇部队和海军舰队机关工作,多次参加海军重大战备、训练任务。

中国海军官兵布雷作业(资料)

提到扫雷舰,很多军事爱好者都不会陌生。这种专门与水雷作对的舰艇,曾经在历次海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水雷的种类层出不穷,而且变得越来越“聪明”。面对这样的情况,扫雷舰有哪些应对的办法?而传统的扫雷方式又出现了哪些变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的张京教员。

记者:张老师,我想了解最早的扫雷舰出现在什么时候?当时,它扫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锚四型水雷为解放军第一种非触发性深水超声水雷。该水雷具有较强抗自然干扰能力,专用于封锁水深流大的海区,以攻击中型舰船和潜艇为主。(资料)

张京:专门的扫雷舰艇大约出现在1910年至1912年,由俄国最先设计建造。早期的水雷主要是锚雷,它由雷体和雷锚组成,并通过雷索布放在一定深度的水中。舰艇最初扫雷的方法是通过带有浮标的钢索拖曳着扫雷具实施扫雷,这种扫雷具在钢索上装有割刀。割刀像张开的剪刀,刀刃硬度很高,上面装有平衡板,使扫雷时保持水平并使刀口张向外侧。

当扫雷舰拖着扫雷具前进时,一旦碰到锚雷雷索,扫雷具将使雷索进入刀口被切断,锚雷就浮出水面,若无法切断雷索时,也能将水雷拖至水面,然后加以摧毁。

沉五型水雷为小型水压式沉底雷,重量210公斤,适用于浅水域,主要用于打击中、小型水面舰艇。(资料)

记者:从何时开始,世界各国开始大规模地发展扫雷舰?从实际运用来看,扫雷舰扫雷的效果如何?

张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只有俄国和英国拥有少量专门建造和改装的扫雷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人首先违反海牙会议关于禁止在敌对双方领海之外布雷的决定,不仅将水雷布设在英国附近海域,而且把布雷的范围扩大到了波罗的海、黑海咽喉区各港口,致使交战双方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水雷战。

中国海军804号扫雷艇(资料)

当时,双方布放了大约31万枚锚雷,面对数量巨大的水雷对航海造成的危险,各国匆匆建造和改装了大批扫雷舰艇用于排除水雷隐患,当时扫雷的舰船规模达到了3000艘左右。

最初的扫雷舰由于航速较低、续航力较小、扫雷方式单一,所以扫雷效率较低,危险性较大,而且扫雷的效果也并不明显。随着扫雷舰及扫雷装置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扫雷舰在反水雷作战中成果显著,仅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80艘扫雷舰艇就清扫了2.7万平方公里海域,重要航道或海域反复清扫过80次以上,在保证重要海域和航道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仅美国海军在1945年冲绳岛登陆作战中,就动用了122艘扫雷舰,花费了14天,清扫了约3000平方公里的水雷障碍,消灭近1900个水雷,保证了登陆战役按时进行。

记者:从历史上来看,扫雷舰的扫雷方法和工作原理经历了哪几个大的变化时期?

张京:扫雷舰的扫雷方法主要经历了两个大的变化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由接触式扫雷为主向非接触式扫雷为主的变化时期。导致这一时期扫雷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非触发式水雷的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交战双方就投入了新一轮水雷战之中。

中国海军814号大型布雷舰(资料)

在作战中除了传统的触发式水雷之外,还出现了磁场、音响和水压感应等非触发式水雷。为了对付新型水雷,一些国家很快研制出各种电磁扫雷具和音响扫雷具,它们的工作原理主要是产生与水雷引信感应装置接近的电磁和音响模拟信号,使水雷引爆装置产生误动作。对于灵敏度较高的感应水雷或扫除困难的水压水雷,常用的扫除方法是用改装的具有较强抗爆能力的商船反复通过直接引爆水雷。

第二个时期是由被动扫雷为主向主动猎雷方式为主的变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水雷引信的多样化和智能化,扫雷变得越来越被动、盲目和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世界海军开始探索新的反水雷手段。上世纪70年代初,以主动方式猎雷的舰艇出现了,法国第一个建造出现代化的猎雷舰艇,至此世界反水雷战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猎雷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先进的探雷声纳或其他手段发现水雷,再通过精密导航定位系统确定水雷的位置,还可以通过水下观测系统对水雷进行识别,然后遥控扫雷具或引导其他扫雷具销毁水雷。

记者:张老师,很多资料都表明现代水雷变得越来越“聪明”,有些水雷具有抗扫能力,设有定时、定次装置,能选择攻击目标。这就使扫雷作业变得相当复杂和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的扫雷舰艇有哪些应对的方法?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中国海军陆战队第一位蒙古族陆战女兵笑傲训练场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