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军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印度曝光第五海军基地计划 伸向马
斯里兰卡海军车队遭袭102人死亡1
海军陆战队员
俄海军水兵讲述现代级驱逐舰上服
详解中国海军现代级驱逐舰
中国海军温州舰演练:连续成功拦截
中国海军装备大量新型装备 缺少技
日媒称:中国海军与日方在东海不
中国海军俄制新“现代”舰 导弹测
俄海军飞机迫降起火 海军司令安全

中美海军均派遣老旧军舰参加联合搜救演习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11-16 11:02:08 来源:新华网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2006年11月15日,载有650余名官兵的美国海军“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抵达湛江港,开始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并将参加于19日在南海海域举行的第二阶段中美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舰队由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
黑德率领。图为美国海军“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驶抵湛江港。新华社记者查春明摄

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副参谋长林永青(前右)在码头迎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前左)。新华社记者查春明摄

新华网湛江(广东)11月15日电(记者李宣良、熊争艳)它是服役了40多年的“老爷级”舰艇,它是美国海军中唯一前沿部署的两栖船坞运输舰,它也是美军太平洋舰队执行作战和演习任务最为频繁的舰艇之一。15日,美国“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抵达中国湛江港访问,新华社记者亲身体验了这艘“老爷级”舰艇“永葆青春”的奥秘。

“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是吨位达17000多吨的庞然大物。在首次访问中国的5天中,它将与美国“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一起,同中国海军舰艇在南海海域举行联合搜救演习。

美国海军“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特写。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淡淡的一层薄雾中,一艘五六层楼高的巨舰停泊在宁静的湛江港口,桅杆顶端的中国五星红旗和美国星条旗格外醒目。

沿着狭窄的舷梯上船,记者发现,船体外壳上居然有不少地方锈迹斑斑,在吃水线附近,还附着许多绿色的海藻。走上甲板,记者对这艘“老旧”舰艇战斗力存有的疑虑顿时一扫而光。比两个篮球场还大的后甲板上,停放着两架直升机,身着美国海军陆战队服装的军人正在对直升机的机翼进行加固。直升机上分别用英文和日文写着“救援”字样。

美国海军“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抵达湛江港。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进入明亮宽敞的作战指挥中心,记者看到十多面液晶显示屏分布在房间的四周,各种崭新的设备和按钮闪烁着红绿光芒。这里是舰艇中最为核心的部位,指挥和控制着舰艇的所有作战行动。

舰艇执行官迈耶尔中校向记者介绍,这艘军舰虽然在1963年开始建造,但在1987年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重新加装了一系列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作为两栖船坞运输舰,它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能够同时运输840名士兵和9艘机械化登陆艇或者20辆履带式登陆车。舰艇可携带6架“海上骑士”运输直升机,还带有一个可伸缩的小型机库。

“朱诺”号还具备较强的火力和电子战能力。舰艇上装备有2座MK15型6管“密集阵”速射炮,射速达3000发/分钟,此外还有2座舰炮和8挺主炮。在电子战能力方面,配备有固定式红外和箔条干扰弹发射器,完备的雷达截获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仅雷达就有对空搜索雷达、对海搜索雷达、导航雷达、敌我识别雷达等。

2003年完成升级的051型165湛江号导弹驱逐舰,前后两座主炮均为隐身外形的双联100毫米炮,舯部也换装了4座四联装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装置,海上突击能力大幅增强,但后桅并未安装16号的平板雷达


11月15日,美国海军“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抵达湛江港
 
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副参谋长林永青(右一)在欢迎仪式上讲话。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记者发现,与一般舰艇不同的是,“朱诺”号还有一个额外的舰桥。“在需要的时候,舰艇可以被改造成第七舰队的旗舰,担负‘蓝岭’号的任务。”迈耶尔说。

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当天也早早来到了舰艇上,为美军官兵提供兑换人民币的服务。而湛江当地旅行社的人员也登上舰艇,向官兵们推销“湛江一日游”。才一个多小时,就有几十名美军官兵办理了参加旅游的手续。舰艇“战斗控制官”布莱克伯恩说:“我太向往中国了,相信一定能在美丽的湛江度过难忘的5天!”

湛江市第十八小学四年级学生谭思宁向美国海军“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舰长亚历山大献花。新华社记者查春明摄(C001)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印度研制30年的“阿琼”坦克计划终被放弃(组图)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