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电子科技大学创建于1956年,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60年列为全国重点
现有36个博士点、62个硕士点、45个本科专业、7个博士后流动站,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内的全部6个二级学科均为全国重点学科,28个博硕士点为部省级重点学科;2006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排名第二,“信息与通信工程”排名第五。
座落于“天府之国”的首府、历史文化名城、西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四川成都。学校沙河校区占地900余亩,新建成的清水河校区占地3000余亩。
现有教职工3200余人,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长江学者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技基金获得者9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9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
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9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9000余人;毕业学子遍布海内外IT领域,一批以深圳华为公司董事长孙亚芳、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王东升、网易创始人丁磊等为代表的杰出校友已成为中国IT行业的佼佼者。
现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0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保持着密切友好的联系,同23所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同IBM、INTEL、MOTOROLA、TI、ADI、华为等世界知名IT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获国家级成果奖28项,申请专利600余项,部省级成果奖500余项,发表论文专著万余篇(部);科研经费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6年超过3.3亿元。
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我校成为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生命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被誉为“中国民族电子工业摇篮”、“我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学校坚持“大楼、大师、大气、大为”的办学理念,把握住了一次次历史性机遇,实现了一次次突破性发展,逐步建立“一校三体”的办学体制,今后学校将秉承“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向建成“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
报考说明
查看招生目录
查看招生目录
一、报考类别
1、推荐免试
2、全国统考
3、单独考试
4、MBA联考
二、报考条件
1、推荐免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行良好,遵纪守法;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相关要求;
(3)在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高等学校取得推荐免试资格。
2、全国统考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行良好,遵纪守法;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相关要求;
(3)考生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最迟在入学前必须获得本科毕业证;
②大学往届本科毕业生,必须在报名时具有本科毕业证;
③大学专科毕业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学专科毕业到录取当年9月1日),按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报考;
④大学本科结业生,按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报考;
⑤成人本科毕业生,如在报名时已获得本科毕业证,直接报考,如在入学时才能获得本科毕业证,按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报考;
⑥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本科毕业生,必须在报名时具有本科毕业证;
⑦已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
注:按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报考,即:大学专科毕业、大学结业、成人应届本科毕业,必须在复试前两天参加同等学力加试。
3、单独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行良好,遵纪守法;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相关要求;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四川大学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