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长沙矿冶研究院研究生培养工作致力于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技术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
我院自1956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文革"期间被迫中断,1978年恢复招生,1981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为第一批拥有
我院现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学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采矿工程(代码:081901)
是我院传统的主体专业之一。采矿工程技术研究所拥有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具有国家钎具检测中心、国家民爆检测中心、海洋模拟采矿实验室、尾矿堆坝和管道输送实验室、岩石力学与工程实验室等装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近十年来取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
1、 岩石破碎理论及技术(凿岩机具及理论)
2、 深海采矿工程及设备
3、 岩土工程
4、 爆破技术及炸药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代码:081902)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已由传统的黑色金属矿选矿发展成为涵盖有色金属选矿、非金属矿选矿及矿物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多学科领域的综合专业。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选矿中试试验基地以及磨矿分级实验室、磁分离实验室、电选实验室等"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重点实验室也主要设在该学科。该学科的发展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其中"包钢铌资源综合利用工艺及产品开发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白云鄂博大型多金属共生矿弱磁-强磁-浮选选矿工艺研究"获国家十大科技成就奖等。
主要研究方向:
1、 二次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2、 粉体工程理论、工艺与设备研究
3、 磁电分离技术及节能设备的研究
4、 矿物材料深加工技术及设备
5、 精细化工与环境保护(高效低毒矿物加工用药)
有色金属冶金(代码:080603)
是近年来我院发展较快的学科之一,在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中取得突出业绩。设有湿法和火法冶金实验室、粉体评价实验室等设备和仪器比较先进的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有:
1、 冶金化工过程计算机控制
2、 冶金新工艺及理论研究
3、 软磁铁氧体烧结技术
材料学(代码:080502)
该专业是我院的主体专业之一。有国内领先的大型超高压实验室、高纯粉体制备实验室、力学性能实验室、纤维实验室等。近年来承担了国家"九五"、"十五"攻关项目、国家"863"高新技术计划、部省重点项目10多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研究方向有:
1、 超硬材料
2、 电源材料
3、 电子材料
4、 金属复合材料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集团于2001年3月7日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于8月10日正式挂牌运作。集团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于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优厚的薪金待遇及舒适的生活环境,热忱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加盟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
长沙矿冶研究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8260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966号 邮政编码:410012
联系部门:研究生办 电话:(0731)8654367 联系人: 彭运军
E-mail:hncspyj@sina.com或pengyj@crimm.cn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究方向 |
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
001材料学(080502) 1、 功能材料及制备 2、 功能材料 3、 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
唐三川教授 习小明教授 徐 舜教授 郑铁铮高工 |
15 |
|
|
002有色金属冶金(080603) 1、 冶金化工新工艺研究 2、 湿法冶金工程 3、 清洁冶金 |
杨应亮高工 沈裕军教授 宁顺民教授 肖松文教授 |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414有色冶金原理 |
||
003采矿工程(081901) 1、 矿山工程机械与理论 2、 深海采矿技术及设备 4、 表面清理设备及技术 |
刘寿康教授 成志强教授 阳宁教授 邱朝阳教授 张汉才高工 毛桂庭教授 刘厚平教授 甘海仁教授 邹伟生教授 龚德文高工 孙晓然高工 |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2数学(二) ④ 431机械设计或435岩石力学或438工程流体力学 |
||
004 矿物加工工程(081902) 1、 矿物深加工技术 2、 选矿设备及工艺 3、 难选铁矿石的工艺矿物学 4、 固液分离技术 5、 浮选设备及工艺研究 6、 新型选矿药剂的研究及应用 7、 矿物原料、冶金产品物相分析 |
余永富院士刘排秧教授 曹佳宏教授 仝克闻教授 朱超英教授 肖国光教授 陈述教授 |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2数学(二) ④ 431机械设计或418物理化学 |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