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C、 报名点的选择要慎重。如你选择某一报名点,那你一定且只能到你选择的报名点办理报名手续(交费、照相等)和参加考试。
D、 考试方式和考试科目的选择要慎重。绝对不能出错,否则无法考试,统考考生只能选择含有“101政治(含法律硕士)”的考试科目。
E、 中南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通讯地址最好填写为“中南大学XX校区XX学院(系、所)”。中南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档案和学习单位一律填写为“中南大学XX学院(系、所、年级办)”。“本人联系电话”栏可多填写几个,便于联系。
F、 毕业证证书编号和学位证证书编号填电子注册的证书编号或学校编号(未电子注册者填证书上的编号,应届毕业生填写学生证上的学号);
G、 “备用信息1”的填写方法(仅适用选择中南大学报名点报名的考生):
我校在校本部设一个报名点、两个考试地点(校本部、铁道校区)。在我校报名点报名的考生“备用信息1”按下列要求填写,在外考点报名的考生按相应报名点要求填写。湘雅医学院2008年起不再设考点。
(1)在我校报名、在校本部考试的考生应填“校本部”。凡在我校报名并报考美术学、设计艺术学专业的考生、单考考生、MBA及法律硕士联考考生只能在校本部考试,即“备用信息1”只能填“校本部”。
(2)在我校报名、愿意在铁道校区考试的考生应填“铁道校区”。
(3)推荐免试生不须填写“备用信息1”。
H、 中南大学正式职工在“备用信息”填上“中南大学职工”和工作证编号。“档案单位”填为“中南大学人事处”或“中南大学XX医院人事科”。
2、现场照相及时间
2007年11月10-14日持本人身份证和毕业证(应届毕业生持学生证,现役军人须出示师级以上政治部证明),到你网报时选定的报名点凭报名编号进行现场交费、照相。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交费和照相者,报考无效。考虑报名时不需要档案单位介绍信、报考材料也不需加盖公章,但录取时仍需考生档案单位政审和同意,所以请考生事先最好征得单位同意。
所填各种信息及相关证件必须真实,凡报名造假者,一经查实,取消报考、复试、录取资格,或取消学籍。
三、入学考试
1.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 初试时间:2008年 月 日- 日(考试时间待定)。
3.初试科目:统考、法律硕士联考和“强军计划”单考的初试科目为三门或四门(教育学、历史学、医学三个学科门类的初试科目为三门,其他学科门类的初试科目为四门);“MBA联考”的初试科目为两门。其中: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199-MBA联考综合能力、201-英语(含法律硕士)、299-MBA联考英语、301-数学一、302-数学二、303-数学三、304-数学四、306-西医综合、307-中医综合、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13-历史学专业基础、314数学(农)、315化学(农)、398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498法律硕士联考综合均为全国统考科目,有关考试内容请参照教育部统一编制的考试大纲。其他科目均由我校自行命题,参考书目见考试科目一览表。各科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4.初试地点:考生在报名点指定的地点参加考试。
5.复试时间、地点、内容及方式由我校自定,并在复试通知书中直接通知考生。复试时所带材料:准考证(保留准考证至2008年9月)、毕业证书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本人身份证、成绩单及档案单位政审材料。复试形式:口试与笔试、实验或临床操作结合。复试内容:以大学本科主干课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为主。具体为:①外国语听力和口试测试;②专业综合课考试(笔试时间为2小时,由相关学院按一级学科专业或二级学科专业命题,全方位的考核考生对该一级学科专业或二级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科前沿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指定参考书,详情请浏览相关学院网站);③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察。凡初试成绩合格的同等学力考生(指大专毕业两年或两年以上的考生、本科结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的两门课程名称待下达复试通知时由相关学院再通知。美术学专业的专业课考试内容为:命题创作,考生自带纸张(考书画方向自备4尺宣)和画板等绘图工具;考试时间为3小时,跨专业考生及同等学力考生必须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一门速写,另一门由艺术学院另行通知。设计艺术学专业的专业综合课考试内容为:专业设计,分手绘和电脑两部分,考生自带手绘工具、纸张和画板等绘图工具;考试时间为3小时;跨专业考生及同等学力考生必须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一门素描,另一门由艺术学院另行通知。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湖南大学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