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08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7-9-19 16:34:04  来源:QQ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是中国地震局七个直属研究所之一,主要开展空间大地测量与地壳形变测量、地球重力与固体潮、航空遥感、精密测绘仪器、地震监测、地震区划、水库诱发地震、地震工程和防灾减灾工程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和地球科学仪器研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我所座落在武汉市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洪山北麓,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成科研、实验、加工和生活设施总面积为50000平方米的建筑群,环境幽雅,是理想的科研园地。

我所现有职工520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约150人;设有4个研究室,3个研究中心,2个研究院和1个包括光学、金工、电子等车间的综合实验工厂。

我所是一个以地壳形变、地球动力学与地震研究为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长期以来,将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与地震学相结合,以地壳运动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为基础,致力于地震预报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研究,开展地壳稳定性和水库地震监测与成因机制研究, 开展地震工程、地震地质灾害评估及防治、岩土工程及工程减灾研究,长期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防灾减灾工作。研究所具有雄厚的测量与地球科学仪器研究与开发的技术力量以及完善的基础实验室,是中国地震局地壳形变和重力学科牵头单位,负责引导整个学科的发展和协调,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我所的招生专业为《固体地球物理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有众多的研究方向。欢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工程抗震、工程测量、仪器仪表、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构造地质、遥感技术、岩土工程等专业,以及物理、数学、力学和信息科学等专业的有志青年报考。

欢迎访问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网址:http:// www.eqhb.gov.cn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Email: fancl@eqhb.gov.cn或luyawuhan@163.com

查看招生目录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介绍

我所的招生专业有《固体地球物理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研究生培养主要分布在以下5个研究方向中:大地测量与现今地壳运动、重力与固体潮、地震观测技术与地球科学仪器、水库诱发地震与工程地震、地震卫星技术及应用。

1. 大地测量与现今地壳运动

应用现代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技术(SLR、GNSS、SAR、INSAR、精密水准、固体潮汐观测等),研究现今地壳运动(包括:区域地壳变形、断层运动、地壳应力应变、地壳介质变化)与地震孕育发生的关系、形变前兆机理、地震预测预报技术与方法等;开展大陆动力学、地球陆海变化及其环境影响、演化规律等研究;通过跟踪国际现代大地测量观测技术的最新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我国现代大地测量的理论与观测技术水平,推进其在我国地震科学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采用GNSS、重力、精密水准、激光测距等重复测量技术和手段,获取大量覆盖我国主要地震活动带的观测资料,为中长期地震预测和现今地壳运动研究、大陆动力学研究积累了宝贵的原始资料。特别是“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和2000重力网的成功建设,在全国建立了25个基准站、56个基本站、1000多个区域站、数千个重力水准联测点。目前,在全国有100多个地球形变潮汐观测和重力固体潮观测台站,这些观测网的观测资料将进一步提高地震危险区判定、现今地壳运动研究、大陆动力研究的研究水平。可以预见,大地形变测量将在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我所大地测量研究室主要负责大地测量与现今地壳运动研究,现分为空间大地测量组和地壳定点形变组。

空间大地测量研究组在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中,用GPS研究中国大陆整体运动,青藏、川滇,天山地区现今构造变形及其地震活动的关系;昆仑山地区8级地震后的应力-应变场及其断层现今活动;用GPS和InSAR监测长江三峡地区地壳变形及其与水库诱发地震的关系;用GPS对亚洲大陆现今构造变形的定量化研究等,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2001年10月在美国出版的《科学》周刊第294卷,5542期上发表论文"Present-day crustal deformation in China constrained by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measurements",回答了许多构造变动的重大运动学问题,加深了人们对区域运动学与动力学问题的理解;参加“863”项目—中国地震监测卫星计划的预研与制定,并负责其中的GPS掩星观测与电离层研究,该研究将为我国计划发射的地震监测卫星提供设计依据和参数,同时,通过对电离层的分析研究,推动GPS监测电离层以及应用于地震预测研究;现在正在利用InSAR技术研究昆仑山和伽师地震的同震形变、强震变形过程与机理、断层活动、震后地壳恢复形变等问题;同时正结合GPS和InSAR的优势在一些项目中积极进行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2008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