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湖北民族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7-9-19 9:14:58  来源:qq 

湖北民族学院2008年招生简章

一、学校概况

湖北民族学院始建于1938年,位于风景秀丽的长江支流—清江河畔,校园面积1500亩,校舍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学校集山川之秀美,汇人文之灵气,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多层次办学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代码为10517。

我校建于山水之间而富有灵气,不在喧嚣的大都市而显幽静,校园依山傍水,丛林掩映,独具民族风格的校园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学校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财经政法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育学院共12个二级学院和预科部以及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和二级甲等附属医院各一所。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中药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规划、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园艺、林学、园林、英语、体育教育、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社会学、舞蹈学、日语、法学、编辑出版学、康复治疗学、社会体育、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等43个本科专业,覆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九个学科门类。有民族学、文艺学、基础数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中医基础理论等五个省级重点学科。目前有民族学、文艺学、基础数学、应用化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中医基础理论等六个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

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13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6000余人。现有教职工1450人,其中专任教师708人;有高级职称人员400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有53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300余人;享受国务院专项津贴4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9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3人、学术骨干8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4人;校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180人,在国内外知名大学聘请兼职教授5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师队伍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学校自2000年以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5项、国务院各部门项目20项,完成技术开发项目80多项,鉴定成果50多项,获国家专利23项,获国家、省部级奖12项,出版专著、教材180部,公开发表论文4000余篇,被SCI、EI、TSTP收录100余篇。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多次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并加强与国外教育机构和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部分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图书馆面积近2万平方米,馆藏图书83.9万册,另有电子图书20万册,电子期刊数据库3个,长期订阅各类期刊1500余种。馆内建有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开通了采访、编目、流通和读者检索查询等系统,师生可通过校园网查阅馆内外图书资料。《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医学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版已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 2006年被教育部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进入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土家族研究”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学报发行到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新加坡、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丰硕的办学成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1998年以来连续三届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 2000年被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省教育厅党组表彰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2005年5月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上,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荣誉称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先后报道过我校的办学事迹。

二、学科专业介绍

(一) 民族学

民族学是湖北民族学院的特色学科和湖北省重点学科,依托于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3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讲师10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70%以上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政府津贴专家2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楚天学者”岗位教授1人。

本新闻共5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4  5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湖北师范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