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7-9-18 11:15:51  来源:qq 

华中农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是国家级武汉东湖高新科技开发区的核心园区之一。校园占地7425亩(约5平方公里),三面环水,背靠青山,环境幽雅、景色秀丽,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华中农业大学始创于1898年,是首批获得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之一;首批获准在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专业的单位之一;为全国首批获准农业推广硕士、风景园林硕士等专业学位授权的试点单位之一。现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有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工程硕士、风景园林硕士4种专业学位类型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类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7大学科门类。

华中农业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中青年博士生导师为中坚力量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200余人、硕士生导师4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美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名,5人入选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6人,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16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3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湖北省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49人。

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6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基准实验室、1个部级基准实验室;9个国家级、6个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省(部)级研发基地;22个校级研究所。拥有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图书馆两座,综合馆藏210余万册(件);校园网络以千兆带宽为主干,覆盖全校,学术交流中心、体育场馆、游泳池、学生活动中心及四所标准化食堂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学术氛围浓厚,学风严谨朴实,在逾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积淀了“知行合一,尚实尚新”的优良办学传统,凝练了“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团结、勤俭、求是、奋进”的优良校风,秉承“勤读力耕,力己达人”的百年校训,学校桃李遍及海内外。1952年迄今,已输送了各级各类毕业生8万余人,培养出了我国第一位农学博士,涌现出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优秀管理专家和领导干部。面向新世纪,学校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创建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目标,大力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和“学科创新工程”,努力把华中农业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基地。

2008年计划招收硕士生1600人左右(含推荐免试),实行2-3年的准弹性学制,各专业公布招生数仅供参考,具体人数以国家下达指标为准。

一、招生类别

非定向、定向、自筹经费、委托培养,后二种培养类别需签订相应的《协议书》。新生复试时可申请硕博连读,课题检查阶段可申请提前攻博。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人事部《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印发《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计划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批准我校2008年始面向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兼顾享受西部政策待遇的地区)招收定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39名(国家承担培养费),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原则,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等特殊措施招收学生。录取后先在基础培训点集中进行一年的强化基础培训,经考核合格转入硕士阶段。

二、招生形式

推荐免试、单独考试、全国统考(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由国家统一划线)

三、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3.报考非定向类别的考生年龄不超过40周岁,报考自筹和委托培养类别的考生年龄不限。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