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武汉理工
武汉理工大学经国务院批准,于2000年5月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和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是直属教育部管理的全国重点大学,已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学校坐落在长江南岸的武昌马房山上,东临全国著名的"武汉中国光谷",西瞰长江,南望碧波荡漾的南湖,北眺风景如画的东湖,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武汉理工大学是一所以材料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为特色,拥有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哲学、教育学、医学和历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文理相互渗透,特色突出的多学科性大学。现有全日制本科生3万多人,在校研究生1.2万人,外国留学生150多人,办学规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武汉理工大学是全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府之一,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6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32个。学校教学设施完备,科研实力雄厚,拥有"材料学"、"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等 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工业性实验基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7个,与国内外大型骨干企业共建研究开发中心47个。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000多名,院士5名(含双聘)、“973”首席科学家1名,长江学者3名、楚天学者3名、国家省部级专家77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212人,教授500人,副教授1163人。学校现有四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三百多万册。
学校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成绩显著。近年来承担了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2006年科研经费3.3亿元。"十五"期间共获国家级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7项,各类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40多项,获授权专利235项。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以光纤传感器、高速船舶、电动汽车以及新材料、港口机械、先进制造技术等为代表的校办科技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位于"武汉•中国光谷",占地800多亩的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已初具规模。学校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英国、日本、法国、美国、荷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了100多名国外知名学者来校任教或进行科学研究,每年派出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出国留学、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学校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与国外高校直接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每年从在校生中选派优秀学生出国学习和深造。
武汉理工大学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坚持实施特色战略、协调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创新战略,立足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共建,以建成"整体水平国内一流,部分学科水平国际一流"的多科性、开放式、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为发展目标。
2008年武汉理工大学将招收硕士研究生2800名。
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武汉理工大学!
网址:http://www.whut.edu.cn
单位代码:10497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狮南路122号 邮政编码:430070
联系部门:武汉理工大学研招办 电话:027-87651413 联 系 人:陶 宏
武汉理工大学二○○八年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招生规定
一、报名条件
(一)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报名条件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道德品行良好。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研究生学历或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可以报考原单位委托培养硕士生;
(3)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4)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按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二)参加工商管理硕士(MBA)联考的报考条件为:
1、符合(一)中第1项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不少于三年工作经验者;有研究生毕业学历并有不少于两年工作经验者;大专毕业后有不少于五年工作经验;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