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一、南京邮电
南京邮电大学(以下简称南邮)地处我国经济及科技发达大省江苏省境内,是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与通信学科为特色,具有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国内信息产业界著名重点高校之一;国务院首批授权可授予硕士学位的高校。南邮已有65年的办学历史,在培养人才、学术研究、科技开发等各个方面都为我国的信息产业和邮电通信事业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几乎分布于国内信息产业界的各种技术和管理岗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九五”以来,学校的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学校现有6个博士点、19个硕士点,横跨工学、理学、管理学与教育学四大门类,并具有工程硕士以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专职教师、科研人员900多人,其中正、副高职4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占中青年教师总数的70%以上,学校还聘请数名两院院士在内的多位海内外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各类在册学生总数2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
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是全国为数不多、具备大规模系统地培养信息科技专业人才实力的高校。学校是信息产业部(原邮电部)部级培训基地及“亚太电信组织”(APT)培训基地之一。学校设有12个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光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数理学院、传媒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吴江职业技术学院)、2个系(外语系、社会科学系)、2个独立设置的研究院(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信号处理与传输研究院)、5个研究所(信息网络技术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光通信研究所、计算机技术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4个研究中心(控制与智能技术研究中心、信息法律研究中心、应用数学研究中心、数字媒体研究中心)以及研究生部、体育部等教学科研机构;学校还设有2个省级工程中心(江苏省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通信与网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此外,学校还举办有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已建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学校已建成一个以千兆光纤为骨干的技术先进的宽带高速校园网,通过Cernet及Chinanet双路由与Internet联网,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条件。图书馆藏书量100余万册,中外文报刊1500余种,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350余种,拥有近30个各类大型网络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其中信息、通信、电子、计算机类专业书籍在我国高校中属藏书量最高的院校之一,图书馆建有网络系统并与校园网相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校科研规模在九十年代初进入了全国高校前百名行列。“九五”以来,经国家、省、部等各级鉴定的科研项目达401项,多项处于国内领先、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有多项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取得良好社会与经济效益。学校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已与英、美、德、加、俄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长期合作关系;先后有800多位国外、境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指导,已多次主办国际、全国以及地区性学术会议。与美国纽约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与英国诺桑比亚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学校同时可面向港澳台招收研究生。多个国家级、省级专业学会挂靠我校,这些学会在对外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南京三牌楼校区、南京仙林校区、南京小行校区以及苏州吴江市松陵镇校区,占地面积共3003.6亩。研究生教育在南京市鼓楼区的三牌楼校区,校区内有功能完善的16层综合性教学大楼,20层的综合科研大楼为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还有功能优良的研究生公寓、食堂、标准化体育场、游泳馆等配套设施;校园内四季花木扶苏,亭台叠翠,景色怡人,被江苏省、南京市评为文明校园,是学习、科研和生活的良好场所。
学校对在学研究生实行多项奖学金制度,以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科研成果显著、积极为同学服务的研究生。此外,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工作将发给一定补贴。
信息、通信、电子、计算机等学科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人的开拓。我们热情地欢迎全国一切有志于献身祖国信息产业发展建设的青年报考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南邮是华夏IT英才的摇篮,是你们投身信息产业的必由之路。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