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河南财经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7-9-16 20:21:42  来源:QQ 

学 校 简 介

河南财经学院创建于1983年,是一所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经济和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文、法、理、工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类院校。

学校设15个院系、3个教学研究部(中心),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文化教育交流中心。在校生15000余人。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含MBA)、37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管、文、哲、法、理、工等多个学科门类,财经类学科专业门类齐全,优势突出。有产业经济学、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积极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提高选修课的比例,逐步推行辅修制,强化素质教育;选拔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组建实验班,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普及多媒体教学,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稳步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学校有省级名牌专业2个、精品课程6门、优秀课程15门。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连续6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二十余项教学成果获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10万余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学校尊师重教,唯才是举,实施“双百人才工程”,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建设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800余名,教授84人,副教授22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430余人。拥有一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省优秀专家和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学校以“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发展目标,实施“学术兴校”战略,高度重视科学研究,科研实力日益增强。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0项,省部级194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86项,出版专著458部,发表论文3800多篇。李小建主编的《经济地理学》(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杨承训编著的《科技主导经济发展规律研究》等多项成果,受到各界重视。主办的“河南经济论坛”、“博士论坛”对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活跃学术气氛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报《经济经纬》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学校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等国家的大学及文化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展多种层次的联合办学、互派留学生、文化教育交流等活动;注重与世界名校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雅。图书馆藏书丰富,建有光盘阅览室、外语调频发射台、综合实验室、英语自主学习机房、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闭路电视教学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高标准的塑胶田径运动场。学生公寓错落有致,校园内湖光倩影,绿树成荫,被评为郑州点击查看郑州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市花园式单位。位于郑东新区的新校区正在建设当中。

河南财经学院以其学科专业优势和良好的教风、学风享誉省内外。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河南财经学院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积累和培育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现在正以昂扬的姿态,坚持科学发展观,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大学而努力奋斗!

热诚欢迎全国各地有志深造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的在职人员和同等学力者报考攻读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

招生简章

一、招生人数

2008年我校拟计划招生硕士生300人,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当年下达的规模数为准。我校将根据当年的考试情况适当调整各专业招生计划。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统考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②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③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后,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④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⑤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只能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3、工商管理硕士(MBA)考生报考条件: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三年(从本科毕业至2008年9月1日,下同)或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大专毕业后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两年以上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郑州烟草研究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