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读了香港高校的“万元定金” | |
·12所香港高校首次在河北省招生 招生程序 | ·香港高校排行榜:港大、中大、科大分列 |
·香港高校预科进京 吸引大批优秀学生 |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 |
香港科技大学学术事务处主任朱力径博士
![]() |
校门口的火鸟雕塑是香港科技大学的标志
信息时报讯 近几年,在中国内地考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斗中,香港高校凭借国际化教学、良好的教学设施和丰厚的奖学金横空杀出,与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争抢优质生源。对此高分生源之争,香港高校“排头兵”——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都很坦然。
通过几年招生,它们一方面惊喜于内地生源素质之高,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当年的“银弹”政策打开通向内地高考的大门,赢得广泛的知名度,却有对内地考生造成“入读就有奖学金拿”的误解,香港高校有感于此开始着手破解这一后遗症。
至激状元争夺战打响
以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内地名校轻轻松松就能揽走各省高考状元,但从2005年开始,激烈的状元争夺战在香港内地间打响。《1999~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2005~2006年间,内地共产生151名高考状元,其中18名状元“投奔”香港高校,约占两年状元总数的12%,形成香港高校挑战北大清华“霸主地位”的局面,北大清华招收状元的比例也由90.73%骤降至84.66%。与此对应的是,内地大学也加快了吸纳香港尖子生的步伐。仅2006年,清华、北大就录取了52名中五、中六会考成绩都在4A以上的优秀学生。
搜寻最近两年的高考状元名单,可以发现广东高考状元入读香港高校最多,共有7人弃内地高校取香港高校。广东省中学教育专家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与广东与香港地缘相近,广东人对于香港生活与教学模式接受程度高,更向往国际化开放式教学有直接关系。
重金引得“孔雀东南飞”
搜寻这两年赴港读书的状元情况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状元都是由香港高校以奖学金的方式“有偿引进”,4年奖学金总额约为45万~72万港元。
对此,香港科技大学国际与中国内地学生及学术事务处的事务主任朱力径博士称,这是很正常的。香港有12所高等院校,除香港大学有百年历史外,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均建校时间不长,属后起之秀,在国际上的教学水平排名靠前,而且越来越国际化。这样,招收非本地生,发展高端人才就成为共识,内地优秀生源成为各校争抢目标。香港物价高企,如何在短时间内打响香港高校的牌子,又助内地学生读得起香港高校,奖学金就成了不二之选。
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该校2003年开始招收内地尖子生,共招500人,其中三分之一是完全靠奖学金引进的。招进的内地学生成绩拔尖,以广东为例,2006年录取最低分数是823分,高出内地一本录取线186分,在其它省份的录取线也高出95~150分。不过,由于政府资助金额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录取生都有奖学金,科大就是850分以上的考生才会有每年2万港元的资助。
但是近年来对于香港高校奖学金,在内地考生和家长心中形成了“成绩好就能入读,入读就有奖学金”的误解。曾经有一名上海学生,成绩很高,但轮到他面试时奖学金名额已满,招生人员问他愿否自费入读,被一口拒绝了。其后考生考虑过后又表示接受,但这时录取已经结束了。今年2~5月,朱力径博士带着招生团在内地八大城市举行招生说明会,“我是一路劝哪……”劝说的重点就是,奖学金不是必然的,要充分考虑自费就读的经济承受能力。这前几年“银弹”政策的后遗症,而香港高校正在试图消除。
香港高校澄清两个误解
状元不等于入读通行证 内地生在港无就业优势
据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香港高校开始在内地招收研究生,1998年开始招本科生,但只是作为实验教学,每年选取30人作为奖励金计划的资助者,主要通过清华、北大交换学生入学。到2002年,香港大学发现内地生源质量很好,因此首个向中央成功申请到自主招生和招收自费生。
港大首个在内地招生
港大招生主任陈燕玲还记得,第一年招生50人,引来了5000人报名。自那时始,香港大学开始了独特的内地生教学模式——第一年先在北京大学委培,其余三年在香港本校学习。而香港大学自主招生2007年为第五届,人数也逐渐增多:2003年60人,2004年180人,2005年250人,2006年270人,提供奖学金的人数则一直维持在每年30人。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三考生带手机进场成绩作废 启用备用试室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