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装修五大陷阱难防 市消协提醒市民小 | |
·装修陷阱多 为你支招 | ·今年山西调查公布民生领域消费陷阱 |
·《陷阱》获第11届索非亚国际电影节大奖 | ·如何走出计划陷阱 |
·“装修陷阱”花样繁多专家为你支招 | ·装修陷阱逐个数 |
·记者亲历免费美容陷阱 名为免费实为强行 | ·家装手册:“装修陷阱”面面观三之合同 |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4月11日,本报刊发《考生起诉大学招生“录取规则不一”》,报道了一名考生因招生简章和招生章程中录取规则表述不一致而起诉招生学校的案例。记者调查发现,类似问题并不少见,有的问题甚至更加严重。
根据教育部规定,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招生方案和录取规则等招生信息的法规性条文。教育部早在2002年就发布文件规定,招生院校必须制定招生章程,并在每年5月之前向社会公布。这也是为了规范高等学校的招生行为,保护广大考生的知情权,增强高招的透明度。而且,一旦发生纠纷时,公布的招生章程也是维护考生合法权益的重要武器。
记者因为做过几次高考及高招的报道,比如高考如何加分、部分高校如何降分录取本校子弟、部属高校生源如何地方化等,经常要对高校的招生章程进行分析研究。令记者感到惊讶的是,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招生章程的重要性,并规定“必须经高等学校的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招生政策规定进行审核备案”,但从各高校最近几年公布的招生章程来看,问题仍然很多。
根据教育部这些年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的要求,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应包括:高等学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录取规则,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等。但是,看似事无巨细规定明确,但有些高校的招生章程却出于种种目的陷阱暗藏,让处于信息不对称的考生往往顾此失彼,难以通晓其中奥秘。
陷阱一:不注明就读校址或故意误导学生
校址,这一看起来本来最有固定属性的概念,却因为高校合并和扩建新校区而变得不确定起来。教育部虽然规定,高校在招生章程中应将分校和校区都注明清楚,但对于新生而言,入学后在哪个校区上学却没有几个高校规定得很清楚。
南京大学2006年的招生章程规定,该校有两个校区,鼓楼校区和浦口校区,并且规定“2006年入学新生全部在浦口校区就读”,这看起来是明确的。但有些高校的招生章程却没有如此明确规定,“校址”在一个地区,“办学地点”却在另一个地区,新生本以为会在学校本部上学,一入校才知道原来要去各项条件都不完善的学校新建校区。
燕郊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河北省,但由于该地区中央单位较多,所以很多单位的电话区号与北京一致。在该地区的居民中,也长期有“北京东燕郊”的说法,不曾料这一点也被位于此地的某些高校利用。在招生章程中,某些高校的学校地址完全看不到“河北”的字样,却注明到天安门广场才30公里,通讯地址也写明是“北京东燕郊”某地,标明的电话区号也与北京一致。考生要弄明白该校不隶属于北京,还真需要花费一番功夫。
陷阱二:不写明收费数额
对于学费问题也是如此。一些高校在招生章程中将各专业所需学费数额规定得清清楚楚,但有些高校却在打马虎眼,没有注明具体学费数额多少,只公布了一句“学校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就这样一句话,却让广大考生最为关心的学费问题失去了前期接受社会监督的可能。
记者了解到,前两年,南方某高校就曾发生过学生入学就读一年后,学校在上级部门要求下退还新生多缴的部分学费的事情。记者查询了该校的2006年招生章程,结果发现该校仍然没写明具体收费数额,依然只表明按上级部门收费标准收取。鉴于该校此前有“不按”的历史,谁知道新生入学就读一段时间会不会也收到一笔钱。
陷阱三:招生章程与教育部规定冲突
至于在录取规则中,招生章程中的问题就更多了。记者发现,相当比例高校的招生章程中,关于高考加分的规定与教育部的规定多有冲突。教育部规定可以加的,这些高校没作规定,这些高校规定可以加的,教育部又没有规定。
比如北京某著名高校,其2006年《本科招生工作条例》与教育部同年的规定出入颇大,细细究来竟有4点之多。比如教育部文件规定的“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的退役军人”可予以加分,而该校的范围则扩大为“在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含)以上的退役军人”,明显与教育部的规定相冲突。
记者打电话询问该校的招生部门,结果工作人员告知“是二等功还是三等功退役军人可以加分并不重要,反正他又不可能报考我们这里”。对于招生章程的问题,工作人员表示“有点出入没关系,反正章程是给省招办看的,学生谁看这个呀”。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培训机构“盯上”社会考生 能代报四六级考试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