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就业无优势 高校称批量生产已结束 | ·重庆市2007年研究生考试查处作弊考生39 |
·研究生复试 道德品质怎么考 | ·2007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人品 |
·研究生编造英语四级考试答案牟利被公诉 | ·广东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 |
·全国研究生考试结束 4月上旬至5月下旬复 | |
·研究生考试周末开考 招办提醒:长发考生 | ·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将于本周六开 |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经落幕,昨日,早报头版头条以《15年考研热出现拐点》为题,对国内硕考热降温现象作了多角度的报道。
在国外,研究生教育承载的社会功能相对单一。在国内,尤其是本科教育采用大跃进方式发展的这些年里,研究生教育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十分繁杂,社会和政治的功利化倾向日益沉重。由此,考研降温现象势必引起社会各界的格外在意。
倾向性的意见认定,考研热拐点的出现受供求关系牵引,硕士“工厂化生产”带来的供求失衡是降温的主要原因。该分析是显见原因之一,但用市场理论作解释工具说服力不够,因为市场理论遭遇“中国特色”难保不失灵。
还有意见认为读研反而更难找工作,多“耗”上三年的成本投入与就业后的薪酬回报比读本科更不经济。成本收益不对等说也有道理,却停留于就事论事层面。另有读研收费调节说,收益调节尚在试点,或许有影响,但未必是主因之一。
我们以为,考研拐点的出现势属必然,用一句老话就叫物极必反,前些年的中国股市和开发区建设的一窝蜂都是如此,“跨越式”发展研究生教育又如何能不陷入物极必反的宿命!
如果敢于承认现实,国内研究生教育从“硕教”到“博教”,早些年就“病”象频生,积累到一定年月必有彻底做“滥”的一天。考研降温或许正是这样一个拐点,预示着现有的研究生教育已经病入肌理。
所谓“滥”,指研究生教育的社会评价(包括诚信)危机。直击其要害(痛处),就是研究教育的价值危机。于“价值危机”,首先又数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贬值乃不争事实,无论何种教育,闹腾到质量贬值的程度,势必导致硕士的社会评价度降低,市场性价比降低———这是一系列连锁反应,是一连串事件集合,拐点恰系表象之一。
一个硕导带10个硕士太少,带20个不算多,带30个大有人在。如此这般“量产”,硕导犹如“羊倌”,在读硕士形如“羊群”,读研视同“放羊”;硕士论文答辩排队,半小时一个……研究生在市场化社会的价值何能不贬值?!培养目标是教育中最基本和核心的内容。如果说现阶段中国本科教育致力于培养通识人才,那么“硕教”的培养目标可定义为:培养一定方向的以中级为主的科研人员或做学问的人。这也是发展研究生教育务必坚守的基本办学方向。
可是中国“硕士教育”的现状又如何呢?我们摒弃教育规律,将其视作“伟大的发展成绩”;本科生就业压力骤升,又将超量扩招研究生视作缓解本科生就业压力的救命稻草之一。如此顾眼前不顾长远的急功近利,反映到研究生身上,其身价哪能不贬值?
考研热降温,不值得大呼小叫,真正值得全社会尤其是教育主管方痛彻反思的,是国内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危机仍在继续发展蔓延。通常而论,某件事情彻底做“滥”之日,往往也是改革共识达成之时。假如能借助降温带来的“疏缓”,就势对国内当下早成“脱轨”之态的研究生教育进行大幅纠偏,重新定义教育的目标、培养质量包括招生方式,那么对考研的、带研的、做家长的、包括全社会都是幸事。
要挽救研究生教育出现的“价值危机”,MBA教育的一些经验也许值得借鉴。MBA教育收费高,培养目标更明确,教育结果的反馈也更直接,因此MBA自身品牌的培育,已然成为区分良莠的最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一些优秀品牌MBA的学费能不断提高,而另一些品牌却在做“滥”中被市场抛弃。珍惜品牌,提高教育的价值回报,这是研究生教育避免更大价值危机的途径之一。当然,治本之道还在于大刀阔斧的改革,且须在整个高教改革的一揽子框架内才能进行。 (C001)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记者暗访作弊团队:按收到答案时间分级收费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