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家:西安考研作弊电台行为属窃取国 | |
·网上标价3600元兜售代考公务员作弊设备 | ·涉作弊被处分 研究生以处罚依据过期为由 |
·中央民大开除作弊生续:校方未执行教委决 | ·如何改进反作弊-对百度封站的几点反思 |
·广东个别企业作弊 加班费算入最低工资 | ·大二女生作弊被开除状告学校胜诉(组图) |
·大二女生作弊被开除状告学校胜诉(组图) | ·武汉一考生作弊被藏于腹部的对讲机炸伤 |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与掌上收音机差不多大小的“作弊克”
上海考研点逮住30名“作弊客”
刚刚结束的2007年考研中,上海不少高校考点上使用的“作弊克
而在考研结束后,不少知名论坛考试版面上纷纷出现了“抱怨帖”,称考场纪律太严格,作弊无从下手。但随即就马上有人跟进“安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家放心”的字眼频频出现。
记者昨天假借上海某高校学生名义,联系了几个“作弊团队”,但大多数对“作弊克”的出现不以为然。
天涯论坛上一个“作弊团队”成员告诉记者,到现在还没有收到“客户被抓”的“反馈”。而另外一个自称王先生的人则表示,“我们不会因为这个‘作弊克’出来就不做的,不就是个‘技术升级’的问题嘛”。他告诉记者,公司里有的是技术高手,针对这个“作弊克”再做一个“‘作弊克’克”,是很简单的事。
沪上某高校相关部门的老师坦言,反作弊设备都是针对原有的作弊工具设置的,一旦后者有“升级版”,马上作出应对是不小的挑战。
在考研战场上,“作弊克”真的很好使,但它能探到、能根除并非个别学生脑子里的病灶吗?呼唤考生洁身自好,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更重要的是提高违规、乃至违法的成本。对此,有关人士提出了严惩作弊考生、建立严格的诚信记录机制等多种应对举措,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防止考生作弊。作者:晨报记者林颖颖 董川峰
环节一:进场拿题
(时间:开考后30分钟———1小时)
“我们每年会安排一些人去报名考研,全部都是报两门公共课,英语和政治,考试当天和其他考生一起进场”,北京一位自称“老江湖”的“作弊团队”头目告诉记者,因为各个“作弊团队”的能力有高低,拿题的手法也有所不同。有的是进场后用微型摄像头将试卷拍摄下来发送出去,也有通过高分辨率的话筒,以最小的声音将考题传送出去。此外还有“卧底特工”提前退场,将考题抄下,带出考场,但通过这种方式答案出炉要慢得多。而收费标准一般就是按照客户拿到答案的时间而“分级”,半小时的差距就会相差上千元。
环节二:场外做题
(时间:需要30—40分钟)
在“业务广告”中叫卖各自“做题团队”的高水平,也是“作弊团队”互相竞争的一个重点,其中不少打出了“名校大学生”,“高校教师”的旗号。
一位自称是国内某名牌大学学生的“作弊团队”成员告诉记者,自己的“做题团队”有近30人,一拿到题目,大家就立刻分工,各自答题,并迅速汇总到“统筹人”手里;一般做题的地点离考场不会太远,但十分隐蔽,大都租用普通的民居,而且每年都要换地方。
环节三:答案传送
(时间:需要20分钟—30分钟)
各个“作弊团队”传送答案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通过网络,有的通过电台,有的通过手机,但“终端”都是隐藏于考生耳朵里的无线微型耳机。而耳机也分为两种,接听电台或者与手机相连接。据了解,考生的无线耳机可以直接向“作弊团队”购买,价格在70到200元不等。“这种耳机在一般的数码广场也可以买得到。”一名大学生告诉记者。
一个名叫“救世主”的“作弊团队”则在广告中提醒:“建议联系场外的朋友开考后在网上与我们保持联系,到时我会给他一个网址,各部分答案我会及时公布在该网页上,请不断刷新,全卷答案最迟开考后一个半小时贴完!网上接收完答案后再赶去距考场一公里内比较安全和安静的地方给你念答案”,他还特别叮嘱,与无线耳机相连的手机一定要保持静音,还要设成自动接听。
有的“作弊团队”则将答案直接通过个人电台播放,将其传送到考生的耳机里。“电台就是自己在电脑上装一个软件,再接一个发射设备”,他们表示,频率可以随时调整,并不担心被查封。
环节四:付款交易
记者发现,考题的“价码”除了与送达时间、拿到题目的难易程度有关,考前支付和考后支付的差别也很大。“四级考题一套600块,六级考题800块,考研每科1500块,为什么贵这么多?因为题目多,还难做!”而不少“作弊团队”告诉记者,自己做的都是公共科目考试的“生意”,专业课考试各个学校自己出题目,“弄起来太麻烦”,而且考研难度最大的还是在英语和政治。
北京的“老江湖”告诉记者,如果考后付款,得增加到每科3000块,“还必须是在校生,而且至少须联系你北京的同学出面担保,把你身份证和学生证原件先交过来,本人还要再签订一份合作声明。”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全国研究生考试结束 4月上旬至5月下旬复试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