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非名校”大学生求职遭歧视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7-1-19 10:19:39  来源:中青在线  

    “名校情结”愈演愈烈

    “就因为鸡蛋大小的一个圈,我就彻底没戏了。”说起上周在北京农展馆招聘会上的遭遇,河北某高校的研究生李晓明(化名)显得挺委屈。

    因为学的是新闻学专业,李晓明看中了一家出版社编辑助理的职位。“您看,我发表了5篇文章,有两篇在核心刊物,担任过校报主编,还有在主流媒体的实习经历”。

    负责招聘的老师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李晓明觉得有戏,忙把简历递过去。没想到,对方只扫了一眼,就皱起眉头说:“把简历放这吧!下一个。”

    李晓明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他想看看下一位应聘者的情况。那位同学没说话,直接递简历。那位招聘老师也只扫了一眼,就狠狠地在上面画了个圈,“行了,等通知吧”。

    李晓明偷眼一看,圈的几个字是“中国人民大学”。后来,他发现凡是画了圈的简历都被单独放在一起,圈里面也都是“名校的招牌”。

    在最近采访的几次大学毕业生招聘会上,记者经常看见一些普通高校的学生围在一起,抱怨用人单位的“名校情结”。

    这种情结不是今年才有,但看上去愈演愈烈。因为部分名校研究生也在跟着抱怨说,有不少用人单位要求本科也必须出身名门——“清华博士怎么了?也得是‘三清团’的(本科硕士博士都出自清华)我们才要!”

    本科毕业于东北某高校的小钱用“一路辛酸”来形容她的就业历程。“我学的是会计学专业,本来想本科毕业直接工作,可到招聘会转了一圈,根本没几个单位搭理我。”小钱回忆说,当时上海一所名牌高校人事处的老师问:“你是211高校的吗?我们只招211高校的毕业生,不是就别投简历了。”

    备受刺激的小钱下定决心,非要拿个更高的学历不可。现在小钱捧着英国威尔士加迪夫大学金融学硕士文凭回来,却发现仍然摆脱不了非名校出身的阴影。一家国有大型银行的回复是:“您的各方面条件都符合,但本科不是重点大学,因此很遗憾地通知您不能获得笔试资格。”

    据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石中英介绍,他的很多学生也反映过类似情况,一些用人单位仅因为学生本科不是北师大的就将其拒之门外。“有能力做好工作就行了,你管他本科是哪个学校的干嘛?”石中英始终闹不明白。

    同样,本科是二类师范院校的名校研究生也容易被用人单位挑毛病。现在到北京招人的广东一家通信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梁小姐指出:“这些师范生本科4年都用来冲刺考研,没学什么东西。我们公司可吃过亏。”

    而王女士是一家国有银行地方分行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她透露,该分行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只要当年高考是被第一批本科录取的学生,就是俗称的“一本”,而“二本”和“三本”的学生都不予考虑。

    还有些用人单位“查出身”已经查到了中学。在一次中学教师招聘会上,北京市西城区某中学的老师告诉记者:“挑英语老师特别要睁大眼睛。哪怕是名校大学生,也要查查他高中在哪里上,因为有些地方的学生念英文会带家乡口音。”另一位中学校长则认为:若高中不是从名校毕业,那他的学习习惯肯定好不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会高。

    出身名校依然是把金钥匙

    回过头看,用人单位的名校情结似乎是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日益凸显的。

    2002年,也就是高校大扩招后第一届学生毕业之际,复旦大学公布了一份《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在“大学生眼中求职重要条件”中,“学校名气”首次被大学生认为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专业、学习成绩、个人实际能力和素养……当时,上海许多著名跨国公司只招名校毕业生的用人策略,更强化了学生对学校名气的偏好。

    随着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这种原本只在大城市出现的用人标准开始席卷全国。每到年底,众多知名企业的校园招聘会就如火如荼,可基本上只集中在少数名校里。公开的人才交流会上,名校毕业生更是被另眼看待。

    在对外经贸大学的一次招聘会上,一家国有纺织企业的展台前挤满了前来应聘的学生。“您看,这么多学生,我招谁呢?”负责招聘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抱怨道,本来她想通过面对面的交流,选择适合企业定位的人才。结果来的人太多,能做的就是收简历。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浙职称评审政策调整 外语计算机免考年限有变动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