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教育>>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上海15岁最小考生连跳四级考上上

上海交大教授:丘成桐说北大造假是实情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8-14 14:24:38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广州)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丘成桐:北京大学40%的引进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国调查一下,我担保大部分是假的。反正不是他的钱,是国家的钱。[详细]

近年来,在高校内部冒出一批“业余”人士,对高教制度及其引发的种种怪象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

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之所以抨击经济学家,是他在一个三年课题“大学制度研究”中的观察所致;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哲学系教授韩水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之所以屡屡就教育问题发言,去年清华美术学院教授陈丹青之所以执意要走,乃是一腔学者情怀。

身在体制中,要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也难。

熊丙奇,上海交大教授,这位年轻的业余的教育研究者正在云南出差,他在一个公用电话旁,接受了本刊采访。

增加学科实力?

人物周刊:丘教授的批评,你怎么看?

熊丙奇:丘教授说的,我认为基本是实情。高校引进人才,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学校根据发展需要,向海内外招聘优秀人才,为高等教育事业注入生机与活力。但是,不少高校却把引进人才这一发展学校的手段之一,当作了工作的目的,把引进了多少院士、首席科学家作为政绩。大家的目的,常常不是为了学术研究本身,而是一为政绩,二为争夺资源。

人物周刊:政绩可以理解,争夺资源是怎样的?

熊丙奇:大学校园里,人们对资源的渴求,可以用“崇拜”二字形容。有资源,你就是老大。

有三大资源:人脉资源、成果资源、经费(项目)资源。人脉资源,大家都懂,就是关系网络,它对其他两项资源起到基础支持和铺垫的作用。成果资源,指的是你已经拥有的学术头衔,过去曾经获得的各种奖励以及发表的论文、取得的专利等等。经费(项目)资源,是由国家提供的科研经费、和国内外各种渠道来的项目经费。

如果没有这三种资源,大学的日子会很不好过;如果有了,你会如鱼得水。现在争夺的是具有一定成果的人脉资源,目的指向的是第三种资源。

人物周刊:以前听说过东部沿海高校从西部高校挖人。

熊丙奇:那是从90年代末期开始的。逐渐“富裕”起来的高校,除了给学校内部的教师加薪外,还有一个“烧钱”之举,就是纷纷“挖人”,你挖我的,我挖你的,这个许诺给你多少年薪,提供多少启动经费,配备怎样的住房条件;那个许诺给你什么位置,帮你解决配偶的工作问题,诸如此类。有的学校甚至将“挖人”看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高校最喜欢挖的是两种人,一是已经功成名就的,如院士、首席科学家,他们的到来,增加了在校院士的数量以及优秀科学家人数,可以为学校装点门面;二是在某些学科评审组、基金委员会担任要职的教授,他们可以借助自己的声望、地位获得课题、各种奖励以及其他好处。

“挖人就是挖票,挖关系”,学校挖他们与其说是增加学科实力,不如说是增加科研关系,为以后重点学科评审、重点基金申报等需要公关的事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一边是缺钱,一边是乱用钱

人物周刊:根据你的调查研究,这些引进的人普遍有作为吗?

熊丙奇:说实话,这几年高校引进人才做出的成绩却并不突出。原因很简单,一是学校把人才当成了摆设,引进之后,没想到怎样使用、为其配套相应的环境,只是任其自生自灭,因为他们的工作是去引进新的人才;二是其他教师不配合,“你水平高本事大拿钱多,那你就一个人好好干吧。”当然也有的被引进人才一切“名利”均已到位,没有了进一步奋斗的动力。

这样的人才环境,让那些真正希望回到祖国、有所作为的被引进人才感到十分失落,他们水土不服,屡屡受挫。

有一个海外归来应聘上岗的长江学者,等到进校上岗后,才发现光系里就有三位教授在从事与他相同方向的研究,而且他们在学术上都很有地位。作为特聘教授,他不可能去加入这三位中任何一位的课题组,一切只能重新开始,几乎等于“白手起家”。他既要花时间去承接课题,组织大家研究,又要想办法租借办公用房等,大量的时间并没有真正用到课题研究上。

他一直很奇怪:学校这一方向已经有多名好教授,为什么还要聘请他上岗?得到的回答是,学校这一学科是重点学科,如果不设立特聘教授岗位,怎么也说不过去。再说政府给了资金,不要白不要,先要到手再说。

人物周刊:为什么会出现学校将科研经费作为指标考核教师的情况?是因为高校的办学资源还很有限,国家的科研基金还不丰裕吗?

熊丙奇:我们的教育一边是缺钱,一边是乱用钱。缺钱不是办不好学校的理由,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可以说是世界一流的,虽然办学条件十分艰苦,但她培养了很多杰出人才,出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上了大学,后悔的请举手!
下一篇文章小朋友不满境外动画被禁:国产的太幼稚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