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面试的时候居然有英语口语不错的家长选择“代言”,直接越俎代庖替孩子回答提问,如此中国式“包办教育”让来自哈佛大学的教授直呼“看不懂”。
记者从昨日(27日)召开的2006哈佛HAUSCR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参与选拔出300名中国最优秀高中生的过程中,来自哈佛的教授对于中国家长们“包办”非常诧异。哈佛大学中美国际交流协作机构主席汤玫捷告 诉记者,“最困难的就是应付家长,虽然都是未来峰会领袖,但缴费甚至答题有非常大的一部分是由家长‘代劳’,有关峰会的各类咨询电话多数也都由家长打来。为此,我还特别给哈佛教授们进行了长时间解释。”
汤玫捷说:“在公布录取通知的那几天,不少学生家长来电急切地表示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被录取,可因为是否录取需要学生本人登陆官方网站的个人账号后才能查看,连工作人员都不知道每个学生的录取情况,更无法查询,仅是向家长解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与来自哈佛的50名明星学生相比,中国精英学生明显受到家长过度干预。可遗憾的是,许多学生压根没这意识,不认为这些其实都是份内事。”记者了解到,在此次中美学生领袖峰会中,中国学生将学到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并通过9天的“集中训练”,对自身独立精神不足的缺陷进行弥补。
[新闻连读]学生会还是家长会 申请高中生领袖会忙坏领袖父母
“本来应该由学生自己完成的申请工作,却让很多家长给代办了。”哈佛中美国际交流协作机构主席汤玫捷昨天(27日)对记者说,在申请哈佛AUSCR中美学生领袖峰会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表明,“中国高中学生,特别是学生领袖们,应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自立能力。”
该次峰会的录取工作从今年初启动以来,来自全国的1200多名高中生报名。主办方采用了哈佛大学招生录取的模式:为了获得今年8月在上海参与峰会的机会,申请者不但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得奖记录、志愿服务等基本材料,还必须完成两篇中英文命题作文,期间要和主办方进行多次交流、接触。
令主办方意外的是,前来支付报名费的绝大多数是家长,有关峰会的各类咨询电话多由家长打来,身为本次峰会主角的学生们却没有意识到这完全是自己的分内事。工作人员目睹了很多家长大包大揽的现象:孩子没有录取,家长跑来质问组委会:“我儿子是学生会主席,为什么选不上?
”前来支付报名费的学生家长不停地向工作人员陈述自己孩子的种种优点;录取结果只在峰会的官方网站公布,需要学生个人账号才能查看,家长却对账号密码了如指掌,擅自打开孩子的邮箱……
“本是自己分内事,却由家长代办,这样的学生我们一般不会录取。”主办机构一名负责人对记者强调,“我们认为,当代中国的学生领袖应具备学术能力、创业精神、领袖气质和公民意识,而基本的自立能力是这些素质的基础。”
此外,主办方还指出,在信息利用能力方面,中国学生也存在一些差距。本次峰会从报名申请到选课都依靠网络进行,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无纸化”申请模式,许多学生没有仔细阅读官方网站上申请指导和疑问解答,而是一有问题就拨打咨询电话询问,浪费了双方的时间。
据悉,最后来自全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00名中学生被录取,其中,半数以上曾在各类国家级学科比赛中获奖,半数以上曾在学校学生会、学生社团有过当“领导”的经历。8月5日,他们将和50名美国哈佛大学学生、50名中国高校的学生汇聚上海,参加为期9天的峰会活动。“峰会期间,禁止家长接送和陪伴,学生不应该任何问题都求助家长,自己的问题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真正让自己在峰会中得到锻炼。”主办方负责人说。(C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