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教育>>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港大教务长谈招生:“我们从来不想做鲶鱼”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7-24 16:33:49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比如,每年开学典礼或是我们向高中学生举办大学入学咨询的发布会,很少有港生需父母陪同前往。香港学生会认为带父母让自己表现得不独立,即使少部分学生想带也不敢带,因为同学会笑话他们。而且在选择课程方面,他们大多参考老师、同学或学校的辅导主任的意见,很少受父母的影响,不会因为家长要他读什么就读什么。

内地相反。上次我去内地介绍香港大学,讲了
两堂课,百分之九十的听众是家长,只有百分之十是学生,因此刚开始我是用英语讲最后不得不改为普通话。我们在招生期间,很多电话不是学生而是家长打来的。因此,我们希望学生到港大后,首先学会独立性。

记者:你们招收的内地学生中,有没有家庭比较贫困的?

韦:可能有,但是我们招生完全不理学生的家庭背景,我们不会因为某个家庭贫穷而不招他,也不会因为家庭贫穷而受到特别的照顾。我们有一些奖学金,但这是要视学生是否真正优秀而定。

记者:这批内地学生能否适应香港的教育模式和理念?

韦:今年是我们在内地招生的第六年,目前来看这方面不存在太大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刚开始进入内地时最关注的问题,因此入读香港大学的内地学生必须要先在北大清华读一年。在我们看来,学生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转变,而从内地到香港又是一个转变,因此我们希望他们感受到这种转变慢一点。另外,他们也因此有机会成为两间学校的校友,人脉和网络更为开阔。而且,学生读后反映都非常好。这些学生在找工作时,也能给雇主留下深刻印象。(C001)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团中央:“六成毕业生面临失业”说法不实
下一篇文章招生骗子十三招骗术大曝光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